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兴奋剂模式”与“宫廷侏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16:07 浙江在线

  8月6日《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为了女儿的前程,父母让好动的她服用兴奋剂,以便让其安心学习。这一来就是8年。尽管在药物的作用下,女儿考上了重点高中,然而却患了严重的药物依赖症,像吸毒一样的“药瘾”随时折磨着这位花季少女。高二的孩子身高仅有1.5米,瘦得可怜,只有60多斤。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兴奋剂是一种“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达到兴奋为主的药物”,

据报道,“服用兴奋剂除了破坏本人的身体以外还有伤害他人的危险”,“在临床上对兴奋剂的使用都是谨慎再谨慎,‘非典’时期为了救病人性命的时候才会给他注射一点,但是常常会造成“非典”的后遗症,有可能会造成后代长胡子,或者是骨质疏松以及心血管损伤”。可是,如此副作用的药物竟然是一位父亲提升女儿成绩的灵丹妙药,连续8年而不疲,笔者禁不住质问:这种变本加厉是不是惨无人道的病态教育开发?是不是教育混蛋逻辑?

  爱因斯坦说,人不同于蜜蜂或蚂蚁,“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毛泽东在对毛远新谈学习的时候曾经说:“整个教育制度就是那样,公开号召去争取那个5分。你不要去争那个全优,那样会把你限制死了的,你姐姐(你姐姐,指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也吃了这个亏。就有那么一些人把分数看透了,大胆主动地去学。据说某大学有个学生,平时不记笔记,考试时得3分半到4分,可是毕业论文在班里水平最高,人家就把那一套看透了,学习也主动了。”(人民网2006-3-8 )可是,当今的很多父母却看不透这一点。为了让孩子得到“重点中学入门证”,教育理性越来越少,在成绩和健康、奋斗和快乐、可持续与失衡、远景规划和鼠目寸光之间,很少有人主动愿选前者的。让孩子拽着功利绳索,在应试教育园地打转。牺牲孩子的心理发展,让孩子成为精神亚健康;牺牲孩子的快乐天性,让孩子成为不懂快乐、不愿快乐的情商低落者;牺牲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孩子成为流水线模式成品;牺牲自由和宽松,让孩子成为心胸狭隘的“考生”。“兴奋剂模式”因为形成极端才引起大众震惊,前文中提到的教育伤害已形成了普遍性教育认同而无人反抗,唉!

  “兴奋剂模式”收到成效后,家长就应该适可而止了,可这位父亲的目标竟然是让孩子考上大学后才停止用药。而这时孩子已形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身体发展缓慢,精神恍惚,体重减轻。在教育功利面前,所有的健康需要和生命威胁竟然比不上分数和成绩,这岂不是赌徒式培养?为了得到好前途,可以对兴奋剂副作用忽略不计;为了得到大学入门证,就可以让孩子吃药上瘾八年噩梦;为了所谓的好心开发,就让孩子成为“教育小白鼠”。家长在教育功名面前的那种教育人性和教育尊严已统统流失了。

  想到了古代的“宫廷侏儒”,为了取悦权贵,有些人就特意进贡侏儒,侏儒供不应求,就产生了人工喂养,在婴儿很小的时候,把他们放到特制口小肚大的容器里,只让四肢和头部露出,身体被局限在狭小的容器空间,长大成人后,失去了脊椎发展机会的这些婴儿就成了侏儒。这种惨无人道的人性压制是可想而知的。今天,人们在精神上早已走向了和平公正的开放年代,竟然还有家长如此“独辟蹊径”,用孩子的精神痴呆和健康损伤换取功名利禄,将孩子当作精神玩物一样玩弄于鼓掌,这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当今教育的不幸!!


作者: 耿银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