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深化公民“内心和谐”的思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17:22 正义网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95岁生日之际(8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病房看望季羡林。季羡林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据8月7日中国政府网)

  党的十六大以来,“和谐社会”一词高频出现。在我看来,和谐不仅是一个社会向

成熟境界的修炼目标,也是公民内心的修炼目标。正如季羡林提出的“内心和谐”。

  “内心和谐”应该是什么样?这个问题固然复杂,但我想,它无外乎一个人内心对欲望、名利、权力、他人、家庭、社会、祖国、自然、世事的宁静与平和。它对应的是心灵世界的物化的杂乱、纷争与纠缠。用温总理的话说,“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思想决定行动。如果没有内心的和谐,社会的和谐注定只是表面的或低级的。所以,只有公民内心和谐,才会有社会的终极和谐。

  内心和谐注定是公民社会公民的终极修炼和至高境界。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指出: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笔者之所提到父詹姆斯·麦迪逊对人的经典比喻,就是想说,人虽然不是天使,但人注定要向天使修炼。当然,笔者并不是说要让人们真的实现天使的修炼,那也是不现实的。

  内心和谐注定是一个理想化的公民社会愿景。但这并不能说明它是不具备意义的,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让我们找到了修炼的方向、找到了完善与发展自己的最大切口,即使我们成不了天使,但是起码我们可以超越既定的自我,实现公民品质的升华,让生命惬意地、美丽地行走于社会。有这些已经足够了。

  感谢季羡林为我们提出了可贵的“内心和谐”。

作者: 雨中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