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面子工程”何其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0:09 红网

  8月7日《中国青年报》有一则长篇报道,追问大学的“面子工程”,其中提到人民大学三屋的食堂就安装了两部观光电梯。“水平不够楼房凑”的现象在大学里已经司空见惯。

  三层的食堂,为什么要装两部电梯?如果真如校方所言,是照顾“老年人和身体行动不方便的教师”,那为什么要装观光电梯?莫非是要把食堂建成供游客参观的风景区?显然,这是标准的“面子工程”。

  长此以往,我们所谓的“大学”,大概就要成为“很大的学校”的简称了。可惜,世界的大学排名不按占地面积与大楼的豪华,否则咱们也许能占一席之地。

  其实,食堂修建观光电梯只是一个缩影,大学“面子工程”远不止表现在基础建设领域上。稍稍梳理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面子工程”早已在大学遍地开花。

  毫无理性的大学改名、扩张之风,是不是“面子工程”?在大学扩招的年代,改名、升格、扩张热潮成了高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专科改学院,学院改大学,理工大学改综合大学、几所大学集而合之成为联合大学……盲目改名、扩张,一味贪大求全,换汤而不换药,结果是牌子是响了,学校是大了,教育质量却不见有多少提高。

  “点”与“基地”泛滥,是不是“面子工程”?争设“博士点”、“硕士点”、“科研基地”,事关学校、教师的名声、利益,因此出现“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跃进”局面。为此,放松学术要求,甚至贿赂公行,“破格”升“导”,有的大学,连后勤主任也非得弄个“博导”头衔不可。

  争院士,充门面,是不是“面子工程”?为了争夺高等教育市场蛋糕,有不少地方院校(甚至地方政府)加入了争夺院士的行列,条件越开越高,年薪多少、经费若干、房子车子……他们引进院士目的是什么?很显然,多半不是为了科研事业,而是扯虎皮作大旗,充门面,作招牌。

  毕业生就业率造假,是不是“面子工程”?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今天,毕业生就业率是大学争夺生源的重要参数,于是有些学校不惜用强硬的行政手段来强迫学生提交就业证明,或者干脆弄虚作假,把就业率变成“面子工程”。

  遍地开花的“大学城”,是不是“面子工程”?不知何时起,“大学城”如雨后春笋,波及全国,有的省份还有数个之多。“大学城”占地多(动辄成千上万公顷),投资大(少则数十多则过百亿),效益则未必显著——多数高校不太愿意弃旧迁新,但地方政府十分热衷,无非就是把它当作“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来搞。

  其实,“面子工程”也并不是不能搞,大学有了钱,在软件投入有了保障之后,把校园妆扮一下,也是硬件建设的一种表现。只是“面子工程”的投入必须有理性、守底线、分轻重、辨缓急,挤占科研经费大搞基建、基建中追求奢华之风等,都可以视作是缺乏理性与底线失守的表现,是与大学精神格格不入的。

稿源:红网 作者:练洪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