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山用“生态”积攒发展后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0:40 人民网-华南新闻

  中山曾经是广东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业县。它既不是中心城市,又非经济特区,辖区内既无铁路、机场,又无深水港。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却一跃成为一座颇具规模的现代化中等发达城市。工业增幅连续多年居广东省首位,成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2005年,工业产值突破2400亿元,实现生产总值817.6亿元,人均7000多美元。综合竞争力在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中高居第15位,产业聚能名列全国第二。

  高起点规划,促进高标准建设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土地资源锐减和人口增长过快,已成为了制约珠三角一些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瓶颈”。在一般人的想象中,中山市很有可能跟着感觉走,同样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早在1985年,中山市的决策者就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发展工业经济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科学思路。为防止在经济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混乱现象,中山市及时请专业规划设计机构为中山“把脉”,绘制出了中山城市建设蓝图。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开发在中山市显得异常火爆。有一位投资商相中了东区紫马岭这块景色秀丽的风水宝地,准备修建一个大型外资房地产项目。一路过关斩将,总以为胜券在握的开发商,做梦都未曾想到在最后关头,他的计划竟然被中山市政府全盘否决。随后,中山市政府斥1亿多元巨资,建起了当时在广东全省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紫马岭公园,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市民们无不拍手叫好。据了解,在中山实行“招商选资”和“绿色招商”也并非新鲜事,其中的事例数也数不清。仅2005年,在招商引资中就谢绝了近200多家污染企业登陆中山。

  在环境建设方面,中山市政府向来出手大方。近年来,先后投入2.54亿元,实现了森林改造、农桥农路建设、低产鱼塘整治、缓坡山地种果、内河整治等“五项工程”。还先后投入2亿多元完成了岐江河的综合整治,使昔日岐江河的秀美景色得以重现。如今,岐江河两岸已成为了人们观光和旅游的好去处。

  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历来是生态保护的“大敌”,中山对其整治可谓大刀阔斧。2004年以来,中山市共查出违法排污企业近600多家,先后对坦洲豪展铝意型材制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采取了搬迁、停业、关闭等强制措施。近年来,中山市在积极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网络建设的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工程“三大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建设”也已全面启动,到2009年上半年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了解,目前,中山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87.6%,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已达66.9%。

  而中山的城市绿化,用“见缝插绿”来比喻一点也不夸张。步入中山,就会看到在寸土寸金的城区,除了道路和楼房外,几乎找不到半点无绿色的空地,就连天台和楼顶也都被花草所覆盖,整个城市都被绿色环抱。目前,中山城区的绿化面积已达到1157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7.4%,人均占有绿地面积9.76平方米,碧水、蓝天、绿地、花鸟已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

  划定“保护区”,为子孙后代留余地

  中山这个拥有1800平方公里土地、138万常住人口的中等城市,以占广东省1%的国土面积和1.78%的户籍人口,却创造了全省4%的生产总值,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迹。然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全面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时代的中山市,在现有的可供开发的6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中,至今还有近一半用于储备。

  面对取得的如此辉煌的成就,中山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将超前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未来——憧憬着十年乃至百年后中山的景象。伴随着协调发展战略的升级,建设既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的和谐中山,已成为中山当前的头等大事。为此,中山市及时编制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并成为广东首先通过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国家级论证的城市。

  “城市的竞争力在很大意义上是资源的拥有度,节约资源就是提高竞争力。”对此,中山市的决策者们早就形成了共识。继2003年,中山市成立长江库区自然保护区后,2005年2月,中山市又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将地处珠江口西岸面积最大的森林、价格昂贵的市内腹地、被中山人称为“大氧吧”的近200平方公里的五桂山区域,列为生态保护区。与此同时,为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还撤销了原五桂山镇镇政府,新成立了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不但赋予了镇一级政府的职能,而且将原五桂山行政区域以外的其他5镇区纳入生态保护区范围的面积,经市政府授权由保护区实施统一管理与协调。为强化管理,还将保护范围划分为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林区、森林景观区、生产生活四大区,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据统计,自保护区成立以来,没有发生一起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中山生态环境的高“起点”,不仅换来了经济建设的高“回报”,而且赢得了发展后劲和空间。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有25家在中山安家落户,有电子、灯饰、五金、服装、家具、食品、包装印刷等近2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在这里相继诞生,形成了“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产业链,成为中山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近年来,中山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20多项殊荣。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中山视察工作时,曾这样评价:“中山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富裕安康,成为国内外闻名的经济强市、文明城市,基本建成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示范市。”

  目前,中山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加入到争创“全国生态城市”的行列。

李亚舟 刘彦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