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每年三千亿建社会保障体系,值!(每周经济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1:19 江南时报

  “无论从人均收入的角度,还是从公共财力的角度,我们都应当开始着手建立初级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国家每年在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投入3000亿就够了(不包括行政及事业单位的相关投入)。这只相当于国家预算内财政收入的1/10(去年我国的财政收入是3万亿元)。”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吴忠民教授经过多年研究之后如是说(据8月7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

  国家在基本民生方面的公共投入不足,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总量极不相称。我国的经济总规模位居世界第四,外汇储备总额高居世界第一。而我国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公共卫生三项基本民生指标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约为3%、2.9%、2.0%,除了柬埔寨、津巴布韦等国比我国低之外,绝大部分国家都高于我们。从各个国家惯例分析,社会保障的支出一般占到财政支出的1/3强。2005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虽然占到了财政收入的12%,但还是不够。

  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民生事业,是关系国人未来的长远大计;是保证改革开放成果使全体人民普遍享受到的根本举措;是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和待遇的有效步骤;是贯彻落实本届政府民本思想、关注民生问题实实在在的方法;是保障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社会安定的长久之计;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我国也已经具备了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基本条件。我国财政收入去年已经达到3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2万亿元,预计年底达到4万亿元不成问题。这就为解决民生问题具备了一定的财力。另一方面,中央多次提出要更加关注社会发展问题,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这就使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组织和领导保障。

  关键在于,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扮演的是一个“全能型政府”的角色。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一个“经济型政府”的角色,取代了企业家群体以及相关职业群体的位置。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政府必须由“经济型政府”转向“民生型政府”。这就要求有关部门不要把GDP总量指标作为衡量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而要把百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情况,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建立情况,就业率情况,社会治安情况,社会和谐情况等作为衡量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其次,要大力压缩行政运行成本。每年在公车上耗费3000亿元,在公款吃喝上耗费几千亿元,如果能够压缩一半,每年投入3000亿元的基本民生需求就会迎刃而解。一位专家说,在我国,如果基本民生支出能占整个财政支出的50%以上,那么民生问题就会有较大的改变。我们且不奢望占到50%,如果能够占到财政收入的10%,每年就是4000亿元,社会保障必将有一个大的改观。

  “现在看来,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已经不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一个想不想去做的问题。”

河南 余丰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