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群的孩子走进“吃苦夏令营”他们真的有变化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2:45 杭州日报

  每到暑假,一些旨在锻炼、培养孩子坚强性格的夏令营就会受到家长的追捧。家长们纷纷报名让孩子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希望孩子能由此培养独立吃苦的精神。这些所谓的“挫折教育”果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方式吗?

  杭州新世界旅游有限公司的陈苑苑说,夏令营一经推出,前来询问的家长就很多,这个暑假一共推出7期这样的夏令营,全部爆满。

  不仅旅行社推出了以“青少年素质教育体验式活动”为主题的夏令营,我市其他机构也纷纷打出了各种“挫折教育”的活动,如“打造独立少年”、“青少年成功素质特训营”等,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挫折与磨难”。

  调查对象:王华(导游)

  带这个团处处感受到矛盾

  当导游许多年了,带夏令营的团队今年是头一回,7月11日,我带了24个孩子前往青岛参加被称作“第二根魔棒”青少年素质教育体验式活动的“童军夏令营”。24个孩子,年纪最大的16岁,最小的10岁,他们有着不同家庭背景,有着不同年龄段的思绪,但是到了营地里,大家都是小营员,享受着同样的待遇,过的是同样的生活。

  夏令营只有8天时间,如果让我用四个字来形容,我只想说:“心力交瘁。”从启程上车的那一刻起,我的手机就没有停过,打电话来的是孩子们的家长,他们不停地叮嘱我,一定要多多照顾。其实出来参加夏令营,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享受特别的待遇。

  在活动中,有些孩子独立能力比较强,比如有个10岁的孩子,不仅每天自己洗好衣服,还帮助同室的营友。但大多数孩子的吃苦精神还是不行,比如青岛的气温并不高,他们却吵着一定要有空调的房间;在营地里要求孩子们钱都上交给指导员,但大多数都不愿意;在活动中要求不准吃零食,但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

  现在的孩子你说他不懂吧,思想还是挺早熟的,他们觉得吃苦了,就打电话向家长诉苦,然后家长就不停地打电话给我,总之,挺累人的。家长们想让孩子吃点苦变得坚强起来,而当他真的去“吃苦”时,就大包小包地往背袋里塞各种零食、营养品,这是不是有些与初衷相违背呢?

  调查对象:杨曼帆(14岁孩子的家长)

  靠几天的突击培训很难改变孩子

  在我女儿园园6年级的时候,我给孩子报名参加过一次“吃苦”夏令营,活动回来后,孩子除了大呼吃得差、睡得差外,思想上似乎进步并不是很大,6天时间里人也瘦了2公斤。我在想,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也许“吃苦”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靠几天的突击培训和拉练很难一下子改变孩子,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的思想更加健康、更加成熟。

  从去年的暑假开始,我把孩子送到余杭农村里,让她了解农家的生活,并与那里的农民一起生活,帮助干点农活,我倒是觉得她成熟懂事了许多。

  调查对象:曹京蓉(采荷一小教师)

  迎合父母望子成龙“走捷径”心态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首先从一个家长的身份来谈,我的孩子8月6日去参加市少工委组织的一次“夏令营”,全封闭式的,我们家长甚至不知道孩子会去哪里。我觉得,参与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作为家长,要学会放手。

  现在,我再从老师的角度来谈,我认为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夏令营”的时候一定要正确选择,达到真正锻炼孩子的目的。现在冠名各种“教育”的、“磨炼”的活动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些是在迎合父母望子成龙“速成”和“走捷径”的心态,家长们指望通过几天的“吃苦夏令营”,就能一改孩子多日养成的懒惰和散漫;指望听一两节课就能使孩子“茅塞顿开”,一步跨入神童行列;指望有高人名师的一席话,就瞬间解决孩子心头沉积多年的问题。这些都是违背教育和树人的客观规律的。有些家长平时一直对孩子娇生惯养,连一些轻微简单的家务事都不让孩子动手,甚至鼓励孩子逃避学校的劳动值日,而却一厢情愿地把钱花在“吃苦夏令营”上,这不是一个认识误区吗?

  记者手记:

  记者采访了关于夏令营的话题,还亲身体验了一次夏令营,深深觉得:夏令营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环境,因为孩子不需要在身体上“吃苦”,而应该在心理上具有对苦的耐受力。

  “吃苦夏令营”的作用很有限,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家长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去有意识地跟进,平时把孩子当做“小皇帝”一样伺候,而想靠几天的夏令营去改变其习性,这样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

  在采访中,有位德国朋友告诉记者,在德国没有“吃苦夏令营”,但家长从孩子小时起就应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孩子到14岁就必须要做家务。

  教育的功能和效果是潜移默化和水滴石穿的,它不是快餐,也不是即兴之作,暑假是孩子盼望自我发挥的空间,千万不要把这空间缩小了。

  (记者周春燕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