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博客之我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3:13 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

  对于上网的人来说,“博客”不是个陌生的词。博客从几年前的“星星之火”发展到今天,俨然已有“燎原之势”。一时间,又是“名人博客”、又是“博客大赛”,你唱罢

来我登场,好不热闹。但在热闹的背后,也有人觉出了博客的“疲惫”。为此,我们特从中青论坛中选编了几篇关于博客的网友文章,也让大家听一听来自网上的“原生态意见”。

  女孩的天堂

  ■李方

  近两三年来我们已经被灌输得快成条件反射了:BBS衰落了,博客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全面取代BBS……仿佛,如果你还在混BBS,你真的“土鳖”得可以,你还好意思自称网民?

  今天,我不打算讨论BBS是否真的衰落了,我只想提醒各位注意这样一个事实:自打博客兴起以来,都是哪些人通过这种形式出了名?美、竹影、燕……直到最近的视频舞女。请问,如果就此拟订一份公众基本认可的名单,里边会有哪怕一个男人的名字吗?谢谢,你千万别跟我说和菜头,他最早是在BBS上成名的。我的问题是:有哪个男的是在博客上爆得大名的?或许真的是我孤陋寡闻,或许你还可以说出几个名字?

  反正我就是这样认定的,博客那是女孩子玩儿的东西,也是女孩子们成名的天堂。我就死活想不明白,男性在博客上如何能够达到美、视频舞女那样的轰动效果?和菜头,那是顶尖儿美文高手吧,你指望他写到美那么出名?所以我觉得,博客真的只是女孩子的天堂,而男的但凡还有点追求,还是继续泡BBS吧——珍爱羽毛,远离博客!

  男的出名跟女的是很不一样的。男的,必须站在一块很大的空场上,在无法预知下一个对手和下一块板砖拍来的方向的情况下,他久经考验了,他成名了。你能想像吗,他每天守着个博客,跟往田字格里描大字似的,号称是在写博客,而且他居然成名了!要是真的这样也可以成名,而弃去BBS里的百炼成钢,我只能认为没天理了。或者你再想想,当BBS成为一个江湖,多少豪客乘势而起,多少血泪铸就传奇,那么,博客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它那种相对封闭的话语模式,恰好像一个厌倦了江湖的人的归田园居,种半亩小麦,种两畦菜蔬,呵呵,聊以卒岁。这样的生活,精致、自我,惟独欠缺BBS江湖的残酷与恣肆。BBS可以培养出它的顶尖杀手,但是博客不能。说句不中听的话,博客只能培养出东方不败。

  当有些人鼓噪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也似乎并没有预见到博客在功能上的雌性化。甚至可能他们自己完全不会想到,未来的评价中,可能会给他们加上女性主义者的头衔。因此,若你想成功,我认为你必须提供一个理由,开辟一条道路,告诉投奔你的男人们,在我这里能够成名的决不仅仅只有一个美。可是,你做到了吗?倘若做不到,那么就认命吧:BBS是男的,博客是女的,咱们各取所需好了。至于有些人梦想的一统江湖,我看恐怕还很遥远呢。

  享受无拘束表达的快乐

  ■新作文行动

  其实人都有表达的本能需求,现实困境里无法真实表达的东西一直没有合适的出口,过去通过梦境迁移升华,通过日记私密发泄,通过书信向密友倾吐,再后来在网络的论坛里胡说八道,但都不如博客更接近自由和放松,比较充分地满足“表达的本能”。论坛里往往有个自以为是的“网管”,有时候特别讨厌。如今有了博客,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无人干涉了。说我想说的,说完了看见网页上有自己的相关资料、图片、档案、座右铭等等,还有一帮朋友来捧场,相当快乐。

  博客受欢迎其实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实的困境往往是无法改变的,现实的生存环境往往不允许人实现本质的率真、自我、放松,甚至现实的朋友也是不可信的。不如虚拟的,可以随时PK掉的,哪天不开心了,就删除,不留后患。在博客里,喜欢谁不喜欢谁,没那么多禁忌,我的地盘我做主!

  名人包装的平台

  ■littlewuyao

  看到网友发表的一篇文章,对名人自己撰写博客表示怀疑:一是名人写博客,时间和心力不够;二是名人博客内容几乎只有工作。仔细想来,也颇觉有几分道理。

  博客的原意是网络个人日志,既是日记,就应该记载内心的喜怒哀乐,而不仅仅是工作。打开一个个名人的博客,稍稍用点心思就会发现,名人们的博客早已背离了个人博客表达情感、述说生活的原则,更多地成为名人包装、宣传的平台。其实,在这个信息时代,任何事物走向大众都需要宣传和推广,何况是名人。名人自我炒作的机会很多,自己本身就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媒体更是趋之若鹜,大可不必利用人们猎奇的心理,打着内心真实独白的幌子,把广告硬生生地披上平等、真实的外衣,变相炒作。

  作为博客的推崇者,我还发现另外一个疑点:博客是互联网的产物,没有用过电脑的人怎么可能建博客呢?某作家就站出来说自己不会用电脑,网络上出现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博客该是有人冒名。我老想问写博客的名人一个问题,你们的博客是怎么出来的呢?当然,也不是说名人就无法拥有自己的博客,作为一个关注名人的读者来说,我希望看到真实、全面地表达名人个人感受的博客,它不再让人感觉是一个宣传工具,不仅能让读者和粉丝通过博客了解到自己喜欢的人,还可以真正地、直接地和这些名人交流!

  博客大赛是一场游戏

  ■atong

  对于某某博客大赛,有人热情地劝我参赛,也有人责问我为什么不认真写博客反而浪费时间去参加那样无聊的比赛。我回答说,博客大赛不过是一场商业游戏,我去玩一玩有何不可?玩儿得开心,也许更能激发我写博客的热情。

  博客原本是一个不错的网络文化产品,也能给广大写作爱好者带来很大的方便和乐趣,使以文会友的古老文化传统在网络时代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然而,博客在中国的成长,几乎是还没有正常发育成熟就出现了畸形。于是有人出面大声疾呼,要拯救中文博客。据说拯救博客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干净的博客去取代肮脏色情丑陋的博客。于是健康的正面引导的博客大赛就披着圣洁的道德光环隆重登场了。只是不管这光环多么耀眼,依然无法掩饰其光环掩盖下的商业利益本质。通过这样的博客大赛,无疑会吸引更多的网民来注册,同时增加博客的点击率。所以,这场博客大赛的最大获利者是网站,其次是寥寥无几的参赛获奖者,至于绝大多数参赛者和投票者,只是一个陪衬而已。

  竭力劝说我参加博客大赛的朋友坚持说这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场严肃高雅正规的比赛,我笑他太天真。不错,从表面上来看,这确实像一场正规严肃的比赛,有规则,有评委,有标准,还公开透明,怎么能说是一场游戏呢?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你就不难发现这场游戏的性质甚至比超级女生还要低一个档次。比如说,给超级女生投票,你最起码还能看到她的表现和歌唱水平怎样,给博客投票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完全是小圈子里的投票。你不可能去读一读所有参赛博客的文章,你也无法进行比较,所以在你给博客投票的时候,你自己也不相信这一票是公正的。投票者是如此,评委又是怎样呢?评委会去读完所有参赛者的博客吗?我对此怀疑。

  当然,你不要以为我会因此拒绝参加这样的博客大赛,我是在清楚定位这个大赛是游戏的前提下参加这个大赛。我们不能每天都绷着脸写博客,有这样的机会娱乐一下自己,也娱乐一下别人,有什么不可以呢?正如前面所说,在这场商业游戏中,陪衬人也不是一无收获,他们收获的不是金钱,不是名誉,而是友谊和乐趣。

  激情不再

  ■theredsky

  当身边很多人都在“博”的时候,我还在用一支笔一张纸记录着生活;当发现自己已经远远落伍的时候,我决定来一个人生大跨越——直接弃笔从“博”!

  初写博客的日子,被激情和灵感点燃着,每天晚上10点以后我都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敲击键盘,为自己的博客添料。那时候写文字的冲动就像是被注射了激素一般,喷薄而出。“内力与外力二力合成,方能打造出优质的品牌”的营销理念刺激着我,使我一方面在自己的文章上下足功夫,保证内力浑厚,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攻势,把自己的博客地址到处粘贴,以便让大家都知道有我这样一个博客。当努力的付出收获了不断上升的点击率和赞扬的评论时,自己写“博”的斗志也是越燃越旺。

  “门户开放”是写“博”人的工作原则。大家写“博”无非就是将私人日记公开化,共同分享不是隐私的隐私。于是经常到别家的自留地里转转,留点言成了写博客之外的乐趣。遇到一些自己比较欣赏的博客,索性搞个链接,以后可以常常去那边串门子。名人博客是我常去闲逛的地方。在那里会见识到博客江湖中的刀光剑影,而名人写文章的功力究竟谁高谁低,也是读者来评判。

  在博客的江湖中混了两个多月,熟悉了这一套江湖法则以后,慢慢地发现,博客并不是一个好玩儿的地方。读自己的“博”文,文字华丽,可是却少了许多真实感,精雕细琢后的东西固然美丽,却并非出于原始,活脱脱的一个文字T台。举目四周,尽是博客,原始的记录者寥寥无几。大家都在迷狂地为一场又一场的“文字秀”大肆地制造着炫目的文字泡沫。博客,成了一个美丽与浮躁交织的世界。

  博客将我引入了心灵的误区,让我学会了掩饰,学会了取悦,学会了矫情。当发现自己身上不知不觉沾染了很多坏习惯之后,我开始怀念在日记本里记录心情的日子:真实地袒露自己的情感,没有矫情,没有造作。不需要别人大加干涉,指指点点,也不需要公演或是示众,更没有虚荣心的怂恿,一切都是自己的东西。于是,我开始抽身,开始淡出博客的江湖。再次打开自己的博客页面,翻看过去的历史,文字的点点滴滴都能感受到初写博客时的激情。而今,激情不再,只剩下凭吊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