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要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注意薄弱环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述评之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5:25 大河网-河南日报

  “十一五”开局的上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可喜可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要想保持这种良好势头,要想取得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要想使中原崛起的目标早日实现,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真正认清我们取得成绩的优势在哪里、薄弱环节是什么;怎样让优势更突出,怎样消除薄弱环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正如省委书记徐光春所言:“在发挥优势的同时,要正视和

注意克服薄弱环节,才能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相对于中部六省,我省有着经济规模优势:去年我省GDP突破万亿大关,在中部地区处首位,在全国处于第五位;工业增加值4923亿元,在全国排第六位。

  我省有着区位、交通、人力资源优势。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处在京广、京九、陇海等铁路与京深高速、连霍高速等公路的“十字架”中心位置;我省近亿人口,占整个中部地区人口的27%,市场潜力大。

  我省在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目标中,有利条件较多,基础条件较好。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能源原材料丰富,工业基础比较雄厚,门类齐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上,我省更是得天独厚。

  更为重要的是,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劲头很足,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

  正是充分发挥了这些优势,我省生产总值增速已经连续30个月保持在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28个月在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26个月在14%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连续28个月在25%以上。目前,我省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第5位、中部地区第1位,中原崛起态势更加明显。

  正是充分发挥了这些优势,我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让田地里长出了工业“大树”。火腿肠、速冻食品、味精、方便面等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培育出了在国内外都叫得响的双汇、三全、思念、白象等一批知名品牌。

  优势是巨大的,但我省的薄弱环节也很明显。概括地说,我们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去年我省GDP突破万亿大关,但位居第一的广东比我省高出一倍还多;即使和位居第四位的浙江省相比,我省还有2800多亿元的差距;尤其是人均GDP,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基础差、人口多、底子薄。农村人口比重大,就业压力大。不难看出,“薄”在我们的家底薄,起点低,基础差;“弱”在城乡差距大,协调发展不够。三是经济发展的质量还不够优,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质量、效益指标还不太理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高层次技术人才匮乏等。

  审视我们自身的薄弱环节,要高度重视我们的薄弱环节,一不能等,二不能靠,必须积极地、统筹兼顾地认真加以解决,否则,将会拖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最终使我们丧失中部崛起这一重要的发展机遇。正如经济学上“木桶理论”所表明的:影响我们经济发展能否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将是薄弱环节这块“短木板”。

  要解决我省的薄弱环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冲破思想束缚,用思想认识的飞跃求得发展成效的飞跃,用观念政策的突破求得工作实绩的突破,用工作思路的创新求得工作面貌的创新。

  要解决我省的薄弱环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我省经济的总体结构、质量、效益指标有待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05年我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5.1%,而全国各省市平均为8.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18730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8%;我省在全国立得住、叫得响的名牌还太少。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转变发展观念,尽快把经济增长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要解决我省的薄弱环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省近亿人口中有7000万农民,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一个“农”字上。当前,全省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重大历史契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在严格保护耕地、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发挥优势的同时,要正视和注意克服薄弱环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只有发挥好优势,认真地正视和解决好薄弱环节,我们才能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走得更好,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原崛起的事业,才能更多造福9700万河南人民。○1

  □本报记者王自合田宜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