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仅由企业主评价官员并不公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6:00 光明网
秋风(北京学者)

  按GDP总额计算,昆山是目前全国最强的县(市)市,该县如此强大的一个原因,被最近的一则新闻生动地透露了出来:每年年初,全体企业主都会给该市政府官员无记名打分,打分比较低的政府官员,对不起,请你走人,不要再当官了。当地官员及企业家评价说,“这样的规矩对于稳住投资者有极佳效果”。(昨日《南方周末》)

  令人感兴趣的是,民众打分的制度在昆山竟然确实在运转。很多地方都推出过着类

制度,最终都是个摆设,比如,前不久安徽省有50多万人参与的“万人评行风”活动,但主办部门却没有像承诺的那样公布评议结果。去年,昆山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跃居第一位,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非常高,经济增长也带动当地居民富裕起来。因此,政学两界都在谈论“昆山现象”或“昆山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地方政府充当经济增长的推进器,实施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营造亲商环境,吸引和留住外商投资,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至少现在看起来,这种模式作为一种经济增长模式是成功的,增长的社会效果也是相当可取的。但是,仔细考察昆山的经济结构,似乎存在明显缺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苏州、昆山,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是外商投资,民营企业却存在明显发展不足。

  更进一步人们会问:这种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政府强势主导发展起来的外商与民营经济,是否具有内在的竞争力?已有学者推测,随着昆山土地供应量逐渐减少,劳动力价格攀升,大量追逐要素低价格的台资企业很可能转移北上。

  至于当地政府显著的重商政策,更有可议之处。企业主也是政府治理下的民众,因而,根据企业主的打分而决定官员的去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民主的探索。但是,企业主毕竟只是民众之一小部分,仅由他们的好恶即决定官员的去留,不征求或不重视大多数普通民众的意见,是否合乎真正的民主原则?也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劳动监察部门某位官员因为严格执行劳动法规而不为企业主所喜欢,当地政府依据企业主的这一评价处理改官员,是否公平可取?

  这里涉及到一个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发展经济,还是实现正义?政府究竟如何对待其治理下的不同社会群体,政府在利用其资源的时候是否可以区别对待?在昆山这样的新兴工业区,至少存在着四大社会群体,官员,企业主,本地普通民众及就业于本地企业的外来工人。政府照顾中外企业,企业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已经带动当地社会富裕,造福于本地民众,也给外来人口带来了就业机会,改善其境遇。也就是说,政府的重商政策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

  但是,这样的结果,并不能证明,政府采取过分的“亲商、安商、富商”政策就是全面的。对于政府的治理来说,结果固然重要,手段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公平的、合乎道德的手段,能够实现一个长远的好结果。因此,一个明智的政府会在其治理下的各个群体之间保持大致的平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