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希望的影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7:10 红网-湖南日报

  沈德良

  当黎以冲突逼近一个月的心理期限时,希望的影子终于出现在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美法在经历多天的闭门磋商后,达成了相互妥协后的一份决议草案,它有可能成为国际社会干预这场冲突的首次尝试。希望终于出现了,尽管它离现实还是如此遥远。

  这份并不完美的决议草案,之所以被各方广泛关注并寄予如此期待,首先是意味着安理会内部的分歧在开始向现实靠拢。缺少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及时而有效的干预,是这场起初的边境交火逐渐升级成为一场空前规模的全面战争的重要原因。透过这场冲突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在处理地区冲突时无能为力的那种无奈。从联合国观察员遭炮击殉职,到以军肆意攻击平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从来没有像这次如此无所作为。在冲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安理会仅仅发表过两份不痛不痒的主席声明,并不断在“震惊”、“悲痛”之类的措辞上淡漠自己该肩负的责任。究其原因,当数某种“大国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安理会内部的分歧,导致了联合国介入地区冲突时作用的边缘化。

  当今国际秩序,是一个以大国因素为主体,各种地区间、国家间利益矛盾相互交错的结构体系,大国因素的定位与走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国间、地区间各种分歧与矛盾的发展轨迹。而美国在这场冲突中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印证这种观点的“经典范例”。冲突开始后美国长时间的袖手旁观,实际上是对以色列战争政策的默认乃至纵容,在于它试图借以色列之手达到自己“新中东计划”的目的。这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私心,一开始便将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置身于国际社会广泛的质疑与不满之中。

  这份决议草案成了美国挽回自己声誉的机会,但来自冲突双方的继续激战,和安理会成员国首轮讨论的无果而终,无疑是一瓢泼向它的冷水。就草案本身而言,尽管美国作出了某种让步,但字缝中依旧带有明显偏袒以色列、轻视黎巴嫩、忽视真主党的痕迹。从停火要求、交换俘虏、撤离军事力量等方面的不对等,到与黎巴嫩政府“七点要求”之间的差距,决议草案都反映出美国在这一问题上依旧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冲突没有分出最后胜负的时候,这样的决议显然不会为真主党接受,也不会被作为冲突最大受害者的黎巴嫩政府接受。这就说明决议草案本身的可操作性令人怀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