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对“欣弗事件”的制度性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8:22 法制日报

  独家视角

  陈阳

  继“齐二药”事件后,近日欣弗事件再一次绷紧了国人用药安全的心弦。据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最新通报,称截至8月5日下午4点,全国共收到使用安徽华源克

林霉素膦酸酯葡萄糖注射液不良事件报告81例,涉及10个省份。

  近年来,像欣弗这样的由问题药品引发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接连发生。虽然卫生等相关部门迅速做出回馈,并采取了一些紧急补救措施,但其对患者和公众造成的生理、心理影响是较为深远的,它甚至直接造成了公众对药品生产、流通、药监管理等诸多环节的怀疑与不信任。有鉴于药品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人们不禁要问:类似事件如何才能被遏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是否应进行全方位的制度性反思?

  对于像药品这样的极端特殊消费品,相关监管机制无疑都是非常细致和严苛的。从程序上看,它大致可以分为生产监控、流通监测、应急处理以及完备善后等四个环节。而对于生产监控及其前期环节,我国的现行法律规章和行业约束规则还是较为齐备的,以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为代表的行业准则早已布起了安全过滤网。但透视欣弗的生产过程,仍赫然发现其中的执行短板。据调查,这批问题欣弗很可能出自于生产流程中的消毒环节,在更换了新的消毒柜以后,其实际消毒时间比原来缩短不少,其中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奇怪的是,在这一程序变异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厂家起码的安全警惕性,而相关法规所规定的生产监控环节似乎也同时缺位。

  在很多国家,制药企业都设有一个药品跟踪监测机构,专门负责跟踪观察药品流通后的安全性、疗效以及收集不良反应报告。与药监、卫生部门的行业监控不同,这一自我监测方式更细致、更有针对性,信息反馈往往更为灵敏,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药企和药监部门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

  而从客观角度看,由于药品特殊属性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确乎较多,想完全杜绝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在善后处理上做到未雨绸缪、精细布置、通盘考虑也是必不可缺的。在欧美很多国家,专门颁布了相关法规,规定按照其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药品不良反应基金,用于受害患者的救济、不良反应检测以及相关研究事业的发展。对于突遭噩梦、生理与心理都极为脆弱的无辜患者来说,这一救济渠道和方式是补偿制度化和人性化的体现。它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药企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情怀。对此,我国的制度设计确实也有必要予以触察和借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