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推行“以村为主”重在“有人管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9:11 红网

  “以村为主”开展农村工作是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农村工作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是,要使农村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以村为主”,目前情况下还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限制,还有许多凭村级自身能力不能很好地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解决好“有人管事”的问题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以村为主”首先就是”以人为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个村里都有人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事管好。新宁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和省重点扶贫县,在建设和谐新农村方面的任务更重,

开展“以村为主”工作的压力也更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迎难而上,紧紧围绕“有人管事”这一核心问题,采取实实在在的办法,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使“以村为主”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下一步全面建设和谐新农村探索出了成功经验。

  一、增大财政投入,解决好有没有人管事的问题

  

  在贫困落后地区,村干部无人愿当的现象一直比较普遍。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还是当村干部待遇低。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群众,即使当上了村干部,政治上没有晋级升职渠道不说,经济上也无固定薪酬可言。从我县2003年的情况来看,年均工作补贴1000元以上的只占29%,500—1000元的占37%,500元以下的占34%,有的甚至还要自己拿出钱来用作村里的日常开支。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村干部经济待遇落实难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因为没有人愿意当村干部,平时村里连管事的人都找不到,这就使“以村为主”开展工作丧失了最起码的基础条件。针对这一情况,新宁县委、县政府在2004年就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村干部待遇的决定》,就如何提高和确保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并迅速予以实施。

  一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为村干部报考国家公务员专列了指标,并在当年全县公务员招考中正式录用了一名村党支部书记,让那些年轻、有文化的农村青年看到了当村干部的新希望。二是由县财政安排资金10万元,设立了村干部专项扶助基金,对遇到特殊困难的村干部或其家属给予500—2000元的一次性扶助;给担任村干部时间长、为全村工作做出贡献的离职村干部颁发了荣誉证书,并一次性发放了离职补贴;设立了村干部奖励基金,2005年共对37名“优秀村干部”、37个农村工作先进村分别给予了500元、1000元的奖励。三是全面增加对乡村两级的财政投入,提高基层干部经济待遇。2005年,由县财政直接拨付到全县477个行政村的工作开办经费和村干部补贴总额达到590多万元,村平达到1.3万元,村干部年均人平工作补贴接近2400元,是2004年的3倍多,同时还给村民小组长适当发放了误工补助,一跃进入全市领先行列。以前拨给村一级的各项费用本来就少,乡镇一级限于自己财政压力还要从中挤占。为解决这个问题,在设立村级经费专门帐户、加大了对村级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我们还全面加大了对乡镇的投入。2005年,在乡镇干部工资全部由财政统发的基础上,直接拨付到18个乡镇的资金达到1300多万元,使在职乡镇干部的工作经费人均超过了2万元,不仅确保了各项政策性待遇的发放,而且让乡镇有能力拿出钱来帮助老百姓办实事,清还前几年的工作欠款和解决其他遗留问题。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迅速收到了实效,村干部无人愿当的现状迅速得到了扭转。在2005年进行的村委班子换届选举中,共有5724人进入了“海选”第一轮候选人行列,2862人作为村委正式候选人参与了竞选,一些原来不想当村干部、当过村干部中途自己卸了担子的人纷纷参与到换届竞选中来,使得本次换届竞选变得非常火爆和激烈。巡田乡巡江村蒋廉刚在广东打工多年,每月工资有3000多元,看到县委、县政府关于提高村干部待遇的政策后,毅然回村竞选,结果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兼村支部书记。

  二、扩大基层民主,解决好让什么人来管事的问题

  

  愿意为村里管事的人多了,就要选准让什么人来管事。要解决这个问题,抓好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随着农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村干部“海选”方式的不断完善,能否充分发扬基层民主、让农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又成了换届选举能否圆满成功的关键。2005年,新宁县委、县政府正是很好地抓住了全省第六次村委换届这一契机,加强了组织领导,扩大了基层民主,放心地让农民群众选自己满意的带头人,为全面推行“以村为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把好了发动选民参与关。县委、县政府及早布置,精心安排,抓住了春节期间大部分群众在家的有利时机,共组织起30.2万名选民以不同方式参加了正式投票,占应有选民的98%,是历届以来选民参与率最高的一次。二是把好了候选人推荐关。县委、县政府在换届前明确提出了村级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带富本领、服务意识、群众基础“五优”标准,引导群众推荐大家信得过、思想品德过硬的“好人”,推荐热爱工作、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能人”,推荐懂技术、会经营且又乐于助人的“富人”,促使群众自觉放弃了狭隘的宗族观念和地域观念,从而确保了组织意图与群众愿望的高度统一。全县共更换村委会主任286名,新当选村委委员654名,一大批年富力强的新生力量被选进了村级班子。巡田乡西江村蒋姓群众占95%,但被选出来担任村委主任的却是单名独姓的李国满,几个参与竞争的蒋姓群众对选举结果也口服心服。三是把好了依法选举关。在整个选举过程中做到了选委会名单、选民名单、候选人名单、选举日期、投票时间、地点、工作人员、选举结果八公开,确保了选举工作的公正、公平,使本次换届选举一次投票成功率达到了95%。对选举中发现的问题,都及时作出了处理。一渡水镇石桥村李某,利用工作便利,让12名年龄未满18周岁的村民参与了投票,帮助自己当选。群众举报后,县领导小组和镇党委立即查清了事实,重新组织投票选举,把李某又选了下去,群众对此拍手称快。通过这次换届,全县共选出村委干部1457人,减幅达20%;班子平均年龄由45岁下降到41岁;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其中52%的达到了高中文化,还有58名大中专生;班子中的党员人数达到1018人,占69%,比换届前上升了5%;共有441个村实现了村委会主任与村支部书记“一肩挑”,占村总数的93%。这一结果表明,村干部的基本素质在提高,农民群众的基本素质在提高,党在我县农村的执政基础在巩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在不断推进,“以村为主”开展工作的各方面条件也正在不断成熟。2005年,全县能实实在在“以村为主”开展工作的村由前一年的130多个增加到380多个,比例由28%增加到80%,而且实际工作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三、加大管理力度,解决好能不能管好事的问题

  

  能不能把村里的事情管好,决定着“以村为主”工作的最终结果。但真正要能把村里所有的事情都管好办好,牵涉的因素又很多。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必然要和其他事物发生联系。“以村为主”作为一项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内容几乎包括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所有方面,要真正实施起来,虽然从根本上说是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自己的事,他们才是开展工作的主体,但是,要“以村为主”宣传政策法规、发展农村经济、落实计划生育、建设公益事业、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精神文明等等,显然离不开包括各个部门在内的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更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新宁县委、县政府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从推行“以村为主”工作之始,就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加大了管理力度。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2005年3月,村级班子换届刚刚结束,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就迅速组织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到各乡镇举办专题讲座,对村干部和农村党员进行比较规范的教育培训。其后,又在县委党校和县扶贫学校举办了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短期培训班。各乡镇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全面培训,使村干部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提高了“以村为主”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严格处罚措施,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以村为主”开展工作,需要全体村干部有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也需要全体村干部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为此,县委、县政府制订出台了一套严格的处罚措施,并坚决执行到位。在今年初召开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在对“全县优秀村干部”、“农村工作先进村”、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奖励的同时,也当场宣布了计划生育方面的几项处罚决定。有4个村的班子成员每人被罚款800元,其中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计生专干还被免去了职务;2005年和连续两年被评估为计划生育三类村的村班子全部受到黄牌警告,班子成员每人并被处以400或800元的罚款。严格的处罚措施使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特别是全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真正达到了弘扬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三是部门参与配合,进一步提供工作支撑。作为省重点扶贫县,新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比较落后,农民群众衣食住行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以村为主”工作的顺利推进。2005年来,县委、县政府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7200处,其中高标准治理中小型水库9座,整治山塘1100口,整修渠道120千米;完成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32处,直接受益人口3.84万人,完成农村改厕3万户,使改水改厕覆盖率分别达到70.5%和35.7%;完成农网35千伏线路改造78.3公里,10千伏线路改造46公里,同时新建小型水电站7处14台套,新增装机容量9500万千瓦,使总装机容量达到8.5万千瓦;新建沼气池1100口;完成通乡公路砂改油60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部乡镇通油路,同时完成通村公路18条142.6公里,全县平均每天改建公路0.7公里,97%的村通了公路;有474个村通了电话,开通率达到99%。此外,还完成教育危房改造6.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9.2万平方米,农村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被评为全省落实省八件实事先进集体。

  这些都为“以村为主”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县农业已由原来的弱质产业逐步发展成了朝阳产业,脐橙、楠竹、养殖、中药材、烤烟等传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蘑菇、藠头、红豆杉、速生丰产林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全县农民年均人收入达到了1537元,增幅达到15%。农业的稳固和强大,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在2005年度全市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中,新宁居第四位,获三等奖,是全市三个连续两年获得奖励的县(市、区)之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也在工作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5年底,县委组织专门力量总结提炼出了《以村为主构建和谐农村36策》,被市委组织部印发到了全市所有乡镇、村,用以指导工作实践,得得了广大乡村干部的认同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稿源:红网 作者:中共新宁县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