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水稻专家徐一戎:“我其实就是一位有知识的稻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9:43 新华网

  新华网哈尔滨8月8日电(记者 高增双)一个人如果能倾尽毕生精力把喜欢的事做好,那他是幸运的;如果能给成千上万的人带来幸福,那他自己更是幸福的。

  今年82岁的黑龙江垦区著名水稻专家徐一戎就是一个幸运而又幸福的人。50多年来,徐一戎始终在从事他喜爱的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在国内寒地水稻栽培领域开创了数个“首次”:首次创造了直播亩产千斤的记录;首次提出计划栽培防御低温冷害理论

;首次提出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

  徐一戎大学毕业到北大荒工作后的50多年始终是与水稻相伴度过的。搞了一辈子研究的徐一戎常说,好技术并不在于得了多高的奖,而是让人们受益有多大。他自己就是一位推广型的专家,他每年都有100多天在水稻农场跑,察看水稻长势,为稻农现场指导、讲课。这些年,他跑遍了垦区的87个水稻农场。从到北大荒工作至今,徐一戎先后为230多个单位的3.5万人次讲过课。他主持编写的《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图历》一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非常受欢迎,已经进行第5次印刷。

  徐一戎给稻农讲技术,稻农都说讲得明白通俗易懂。有一次,他在讲叶龄诊断技术时说:“这技术靠的是观察,这叶子长得好坏,主要看上数第三片叶,那是功能叶片,就像一家当家的……”

  与稻农接触,徐一戎经常用的一个词是“咱们”。在他看来,技术就是大家用的,所以没有什么你们、我们,只有咱们。稻农们听他的课,没有唠嗑的,生怕漏掉了一个字。常常是椅子摆到了讲台底下,过道处站满了人。他的电话也自然成了稻农的科技咨询热线,生产季节,他天天都能接到稻农打来的电话,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100多个电话。在稻农们的眼中,老徐头根本不像专家,而徐一戎也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其实就是一位有知识的稻农。”

  1989年,65岁的徐一戎正式退休了。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希望他能继续工作,他欣然同意。许多地方也都想高薪聘他。一次,某农场场长找到他,说要给他按高标准建一所大房子,每年再给17万元请他,可徐一戎却没答应。他说,就是在17后面再加个零,我也不会离开现在的岗位。但是,不管哪个农场有问题,不用花钱,我准到!

  谈起这件事,徐一戎说:“17万元年薪和每年600元的返聘费差别很大。17万元年薪确实丰厚,可是,我要一去,那我就要让金钱支配,我觉得这没什么意思,服务面就小多了。而我在这里是面向整个北大荒,是为全垦区乃至全省的稻农服务,这是我这辈子最想干、最喜欢干的事。”1997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决定,徐一戎为永不退休的水稻专家。

  “我这辈子最亲的就是水稻,要是几天看不见水稻,我这心里就空落落的。”已经82岁了,徐一戎越来越有一种紧迫感:“必须抓紧时间再写一到两本书,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好好总结总结,给稻农多留下点有用的东西。”

  在徐一戎的一个日记本的扉页上,写有一个大大的“米”字。他解释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能一辈子和水稻结缘。更幸运的是,退休后仍没有离开水稻。米字上下拆开是八十八,我今年才82岁,怎么也得坚持干到88岁!”(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