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怎样从根本上清理"医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9:57 浙江在线

  据报道,针对近日甬城各大医院门诊爆满,“医托”频频行骗得手的现象,7月27日上午,市打击非法行医办公室联合公安部门对市第一医院进行突击检查,一名“医托”落网。在谈到如何清理“医托”时,有关人士认为,“医托”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行的法律法规没办法对“医托”进行有力的处罚。并由此建议,完善法律,加大对雇用庞大“医托”群体的医疗机构的处罚力度是从根本上清理“医托“的有效途径。

  按字意来说,“托儿”是指从旁诱人受骗上当的人。也就是说,有“托儿”,必有“主儿”,“托儿”是依附于“主儿”生存的寄生虫,如果没有人雇用,“医托”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这就要求,打击“医托”,不能只打“托儿”,更要重点查处那些雇用医托的医疗机构。就此而言,上述建议,对于遏制“医托”必定有用,但如果说这是清理“医托”的根本性措施,则让人很难苟同。

  清理“医托”,首先得搞清楚“医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相关报道分析了“医托”屡禁不绝的三大原因:患者想省钱、当“医托”赚钱容易、法律法规对“医托”惩治缺乏力度。我以为,在这三大原因里面,只有第一个原因称得上是主因,但也只是间接原因。那患者为啥相信找“医托”可以省钱呢?

  一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从上当受骗的多是农民、老年人和农民工等就可以看出;二是收入微薄,且大多不在医疗保障体系之内。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医托”自曝骗人内幕:经济困难的患者最好骗。信息不对称,一则源于认知能力不足,一则与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密切相关。现在,许多乡镇医院、村卫生所“人散线断网破”,农民家门口看不了病、看病不方便,只能进城就医,而集中了优质资源的城市大医院几乎家家人满为患,超负荷运转,手续多、费用高等,无形中加剧了患者的恐慌心理,病急乱投医,便为“医托”提供了行骗便利。

  另一方面,与飞涨的医疗费用相比,农民、农民工这些年增收既困难,又缓慢,囊中羞涩,但医疗是强制性消费,无奈之际,想的最多的恐怕就是“能省则省”。有需求,才有供给,“医托”打着“费用低、疗效快”的旗号行骗,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这也是许多“地下诊所”、“非法接生点”等屡打不绝的深层次原因。

  法律法规惩治力度不大,违法成本低,是会让一些人以身试法,就此而言,法律法规必须完善。但指望完善法律,就能对“医托”斩草除根,实在是有些纸上谈兵。医家讲究对症下药。对症首先得找准病因,而且要找准直接病因。要想从根本上清理“医托”,“严打”只能是扬汤止沸,就像这次突击检查只抓到一名“医托”一样。釜底抽薪之举,则是加快以“富裕农民”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给予外来工“市民待遇”,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同时加快城乡医疗资源均衡步伐和最广泛覆盖、最大可能受益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步伐,让广大患者不再没地方看病、看不起病。人都是理智的,都会算账,如果看病既方便快捷、又安全便宜,谁还会去找“医托”?


作者: 易其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