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吃兴奋剂提高成绩悲在何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11:18 新文化报

  这是一则奇闻:为了女儿的前程,重庆市长寿区有两父母让好动的王雪晴服用兴奋剂,以便让其安心学习。一用就是8年。在药物作用下,女儿考上重点高中,却患了严重的药物依赖症,像吸毒一样的“药瘾”随时折磨着这位花季少女。(详见本报8月7日5版报道)

  可悲的父母心!为提高成绩,竟让女儿服用兴奋剂长达8年,在中国教育史上,可谓是奇观。与其说是父母望女成凤心切,不如说是把孩子变成了学习的工具。在学习成绩和身

心健康之间,父母选择了前者,选择了对女儿身体和心理的摧残方式,而不是创造一个自然快乐成长的环境。问题是,一个身心不健康的孩子即便再优秀,优秀的“本钱”都出了问题,要那些“优秀”做什么?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有什么好处?

  可悲的是,靠吃兴奋剂提高成绩折射出教育方法的极度困乏。家长不是靠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激发兴趣,而是想到药物方式,用上了非教育方式的手段。他们只考虑到短暂时间的“兴奋”,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一生的发展。笔者甚至想,这种药物是否与某些补品和食品有关联?吃了什么食品,喝了什么补品,似乎成绩就一下子提高了。如果说广告只是一种宣传,而家长的迷信则是这种宣传得以有效的土壤。

  可悲的是,科学知识在教育中的迷失。医生当初就提醒过这两个家长,而家长却听不进去,像打游击似的,到处弄药品,借此维持孩子的“成绩”。就算医生的话听不进去,也该查查资料,比如电视上历年的体育大赛禁用兴奋剂,也该知晓一点吧?当教育者(父母无疑是教育者)并不相信科学时,教育的追求就变成了一种没有依据的迷信,一种盲目,而这是对教育精神的反动。

  可悲的不只这些,这样极端化的事例虽然极少,但持这种心态的家长却多如牛毛。诸如家长占领孩子的课外时间,让孩子上作文班读英语班,家长陪读,不断请家教;让孩子上过多的特长班等等。孩子情绪大,家长连叫累,专家呼吁,情况并没有改变,倒有愈演愈烈之势。

  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爱需要为孩子一生作长远打算。作长远打算并不是以牺牲孩子的当前权益为代价。时时关注身体心理上的健康,就是长远;一直尊重孩子的意愿,帮助而不伤害孩子,就是长远;尊重教育规律,讲究科学方法,就是长远。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在许多情况下,人无“近虑”,也必有“远忧”。因此在呼吁改变教育模式的同时,教育观念不改变,类似的靠兴奋剂提高成绩的事情还会出现。龚明俊(湖北)

  互动方式

  通信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6906号 新文化报社 综合新闻部 邮编:130022

  电话:0431-96618 邮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