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政逼出竞争格局银行各显其能 个人房贷火热PK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14:47 中国新闻网

  

新政逼出竞争格局银行各显其能个人房贷火热PK

  图为北京房展上个人住房抵押类贷款咨询。随着国务院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后,各家银行的房贷新政也进入具体执行阶段。各银行对多套购房收紧了房贷,但大多仅在首付的成数上做了限制。据交通银行消息称,中低收入人群可享受交行下浮10%的优惠利率及八成的贷款成数,对于多套购房客户,将根据具体

情况上调贷款利率,上调幅度最高至70%。中新社发 老罗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8月8日电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的信贷率达到了48%。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年中会议上再三强调——“信贷扩张压力不减,贷款潜在风险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对个人房贷是紧还是松?购房者又该如何选择银行进行贷款?

  注重实惠的购房者选择房贷无外乎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是该行有没有住房贷款利率优惠举措降低购房者的利息负担,有无费用减免优惠;其次,银行有没有灵活的还贷方式和还贷期限;贷款过程中的有关费用如评估费、保险费、相关手续费等有无减免或降低,有无额外优惠和赠送,服务态度的优劣和灵活程度等也会影响购房者选择贷款银行。

  由此可见,购房者选择房贷首先要考虑的是,放贷银行有没有住房贷款利率优惠举措降低利息负担,有无费用减免优惠等等。虽然,国家对贷款利率有限定,但是同时也允许银行放贷时在一定范围内对利息进行浮动,于是,利率优惠成了银行吸引房贷客户的重要举措。

  建设银行:

  最早被批准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银行,曾一度占据着垄断的地位,房贷也一直是建行的优良资产。随着工商银行等所有内资银行陆续可以经营个人房贷业务,建行在房贷市场上的份额大幅下降。为了应对竞争,巩固和提升建行在房贷领域的地位,6月23日,建行推出了个人房贷十项新举措来减轻房贷者经济压力,以争夺房贷业务。

  建行十项新举措中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减免贷款过程中的有关费用。减免贷款可能发生的评估费、保险费、相关手续费等,随时快速办理提前还款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贷款者的利息和费用负担。

  中国银行:

  在建行推出个人房贷的十项措施后不久,中国银行也对其个人房贷进行调整,先是在市场上率先推出“理想之家”直客式贷款服务。7月初,中行又对直客式贷款进行了发展和创新,推出两项新的直客式个人住房贷款产品——“易居宝”一手房贷款和“安居宝”二手房贷款。

  这个产品中,购房客户可以直接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可以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在评估、保险、律师、公证等方面提供更为优惠的配套服务。申请“易居宝”贷款的客户由于具备了一次性付款的能力,还可以向开发商争取购房价格折扣,同时税费也将相应减少,优惠更多更实在。

  深发展:

  深圳发展银行对住房贷款利率均给予优惠的同时,推出个人非交易转(加)按揭贷款。它包括三种业务类型,即“非交易转加按”、“非交易转按”、“本行加(减)按”。通过加、减按,收入增长时,可提前还款,减少利息支出等;加按额度可

  以循环使用,一次申请长期、多次受用。同时推出加减按和转按贷款的还有民生银行。

  光大银行: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增长10.9%,第二季度增长11.3%,创下自1995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29.8%;信贷投放总额破2.18万亿元,接近全年2.5万亿元调控目标的九成;外贸顺差创历史新高,达614.5亿美元,同比大增55%。从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加息的压力并没有消除。

  在此情况下,光大银行在国内率先推出定息房贷业务,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可互相转换,优质客户还可享受优惠固定利率。并且于近日率先将该贷款的适用范围扩展到二手房、商用房。在加息呼声日高的日子,排队申请定息房贷的客户也越来越多。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随之也推出固定利息房贷来吸引购房者。

  此外,光大银行也推出了直客式个人住房、商用房贷款。客户不必被动接受开发商指定的银行,相当于一次性付款买房,可享受到更多的销售折让。(孙晓辉 向辉 傅春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