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记者急赴古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0:05 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急赴古巴
古巴社会近日一直保持着平静。图为哈瓦那街头,一家人走过书店。“马上出发到古巴去!”这大概是记者为环球时报工作6年来最急的一次采访。记者的原驻地委内瑞拉是与古巴最友好的拉美国家,这些天来,关于卡斯特罗的报道非常多,但多数消息竟也是出自西方媒体。总体来看,围绕着卡斯特罗的病情,目前在西方与古巴之间出现了激烈的舆论战。世界很久没有见到因一国领导人的病情,外界如此猜测纷纷的局面了。大量外国记者拥向古巴,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被拦在了古巴的国门边上。本报记者于当地时间星期六进入古巴,算是相当幸运的。

  打开话匣子,话题自然是卡斯特罗

  平静,是记者走进古巴的第一感觉。但只要打开话匣子,人们的话题自然是卡斯特罗。人们对卡斯特罗病情的关心程度是记者所没有料到的。一名叫路易斯的古巴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菲德尔(古巴人这样亲切地称呼卡斯特罗)现在这个样子让我们大家都很难过……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对菲德尔的病情了解很少,但我们从心里呼喊,菲德尔你会没事的。”说着,路易斯开始抽泣。

  记者到饭店一安顿下来,就给在古巴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打电话联系,但由于赶上周末,他们的手机大多关机。记者想与古巴外交部官员联系,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对方还没有回复。看起来,人们都在正常休息。

  记者所住的饭店在哈瓦那新城区,离老城区的市中心有七八公里远。饭店旁边就是大海,海的那边就是美国的迈阿密。饭店还算比较新,上网大约8美元一小时,网速不是很快。周日早上,记者打开电视,像平常一样,早间没有新闻节目,演的大多是体育文艺节目。

  但卡斯特罗生病毕竟是一件大事。为防止出现混乱局面,古巴军队已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时刻准备应对各种复杂局面。8月3日,古巴共产党的机关报《格拉玛报》指出,古巴战斗部队已整装待命,保卫古巴。记者在哈瓦那街头看到,警察比平常明显增多。每一两个街口,就有一两名治安警察和交通警察。记者所住的饭店周围及旅游场所,也有警察在巡逻。这些佩枪的警察时不时拦下车辆进行检查。

  在古巴,记者感到了各界对卡斯特罗的深深关切。每天的晚间新闻,都少不了各地民众盼望卡斯特罗早日康复的内容。各国领导人向卡斯特罗发来问候和慰问电的内容在新闻节目中也很常见。尽管很多记者都希望能得到关于卡斯特罗状况的最新消息甚至采访到劳尔,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没有卡斯特罗的医生发布的病情报告,临时接替卡斯特罗行使职权的劳尔也没有在电视台露面。

  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主席阿拉尔孔在接受外国一家媒体的电话采访时说,卡斯特罗手术后,他去看过卡斯特罗。目前卡斯特罗病情稳定,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还时不时开玩笑。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现年69岁的阿拉尔孔说,“他现在的身体比我还好”。他还说,卡斯特罗与他谈到当前国际形势,也包括卡斯特罗宣布将权力暂时移交给劳尔的消息发布后,国际社会的各种反应。卡斯特罗现正处于术后恢复期,这可能需要几星期的时间。

  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丹尼尔·奥尔特加5日动身前往哈瓦那,准备探望相交多年的老友卡斯特罗。卡斯特罗的盟友、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也取消了原先的访问行程。当地媒体猜测,查韦斯可能准备在近期前往古巴探望卡斯特罗。

  8月5日,巴西媒体报道说,卡斯特罗可能得了癌症,但巴西官方立即否认了这一消息。当天,正在玻利维亚访问的古巴国务委员会副主席拉赫也表示,卡斯特罗正在康复中。古巴官方有消息称,卡斯特罗现在不仅能够进食,还恢复了一些力气,已经可以从病床上坐起身来。这对于一位年近80岁,又动过大手术的老人来说已属不易。古巴卫生部长说,卡斯特罗处于恢复中,情况良好,不久将重新执政。

  阿拉尔孔在电视讲话中还奉劝不断追问卡斯特罗消息的世界各国记者,赶快去问问美国总统究竟对古巴通过了一些什么秘密计划。他还驳斥了西方媒体关于劳尔一直没有公开露面的各种猜测:“他为什么一定要在媒体面前露面?”阿拉尔孔反问说,“他并不是电影明星……他只是在根据宪法履行职责,这也正是他现在做的。”

  美国的民主呼声遭冷遇

  这几天,素有“小哈瓦那”之称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一片欢腾”,这里居住着100多万古巴裔移民,不少人跃跃欲试,梦想着“反攻回国”。一直视古巴为眼中钉的美国政府也多次表示要全力支持古巴实现民主化。继美国总统布什表示美国入侵古巴是无稽之谈后,美国国务卿赖斯8月4日通过设在迈阿密的马蒂电台及电视台向古巴人民传话,表示美国将会提供“兄弟般的支持”,但为防止可能流向美国的古巴移民,希望古巴人留在古巴为古巴的民主未来做出积极努力。不过,古巴文化部长认为:“美国政府必须尊重这个国家的制度,古巴已显示政情完全稳定。”赖斯的讲话对古巴人来说毫无价值。在古巴哈瓦那的何塞·马蒂机场工作的安东尼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们把在美国的古巴流亡分子称为“蛀虫”。“他们永远都不能回来,变不了天。”他认为,无论如何都应将革命进行到底。

  美国政府采取的仇古政策在美国国内也遇到不少反对者。许多美国人不顾政府禁令,以各种方式去古巴表达对这个国家的声援,他们有的送去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有的去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尽管知道回国后可能遭到当局的逮捕或起诉,但他们毫不退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8月3日宣布聘用卡斯特罗的女儿阿丽娜为撰稿人。阿丽娜称,她已经十几年没见到父亲了,当初对父亲的怨恨也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了思念。谈到父亲的病情时,阿丽娜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在政治观念上与卡斯特罗有分歧的妹妹胡安妮塔,自从40多年前去美国后就没与卡斯特罗联系过。但对流亡分子的行为,她认为这些人水平太低,没有基本的道德。

  古巴严查外国记者身份

  据悉,在古巴常驻的外国记者有100多人。几天来,又有数百名外国记者试图以游客身份进入古巴采访,但没出机场就被挡了回去。甚至有外国媒体开始抱怨,古巴新闻管理当局对外国媒体实行严格限制。对此,古巴方面予以否认。据古巴外交部国际新闻中心的统计,过去72小时内已有150名外国记者试图通过办理旅游签证到古巴进行采访。古巴要求外国记者办理临时采访签证,并要求说明目的和旅行日期。

  比起记者前几次去古巴,这次入境的确复杂一些。每名入境者的身份都会被仔细检查,许多行李也会被开箱查看。经过这些过程后,还要经过入境安全检查。移民官员问了记者一些问题,如做什么工作,住在什么地方,来古巴干什么等,记者都轻松回答。对方见是中国记者,又持公务护照,很快就让记者入境。路上,记者看到各种老式汽车和专门为外国游客服务的新式汽车行驶在哈瓦那街头。

  在哈瓦那,一些非洲裔的古巴人按传统习惯举行宗教仪式,祈求神灵保佑卡斯特罗,并供奉食品,希望卡斯特罗早日康复。供品是信徒们通过捐款购来的,有公鸡、母鸡、鸽子和山羊等。

  古巴媒体这两天也加强了“提高警惕,预防帝国主义入侵”的报道。拉美通讯社发表文章指出,一旦古巴受到侵略,全体人民,无论持什么武器,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将与正规部队一道作战。古巴共青联机关报也指出,全体古巴青年永远维护对卡斯特罗和古巴革命的誓言。古巴电视台一直在播放一些军工企业的爱国主义活动,提醒人们警惕帝国主义和恐怖分子的阴谋。古巴保卫革命委员会号召全体成员24小时工作,观察社会动向。这个组织也许是古巴最大的群众组织,在全国1100多万人口中,就有820万为该组织成员。

  真正的古巴什么样

  古巴人天性开朗,能歌善舞,非常懂得享受。人们一周工作五天,每到周末,亲朋间经常举办家庭聚会,唱唱歌,跳跳舞。每到周末或七八月的假期,海滩上也挤满了休闲的人们。当地人的着装既时髦又有个性,看上去很有品位。

  古巴的文化政策很开放,人们欣赏的各种流行音乐基本与国际同步。受经费所限,古巴的电视频道不多,播出的节目时间也不很长,但内容丰富多彩。电影院是当地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喜欢光顾的地方,国外流行的大片这里也基本可以同期看到。

  古巴依然实行配给制,副食本仍然是绝大多数家庭不可或缺的。以一个家庭为例,凭本供应的食品与日用品有:每月食用油一瓶、洗衣粉一袋,此外,每人每天面包80克,每月大米6磅,鸡蛋8个,黑豆2磅,鸡肉2磅,白糖3磅,咖啡65克,巧克力粉70克,7岁以下儿童有少量奶粉,肥皂、香皂、火柴都是一块或一盒。“凭本供应”的东西很便宜,每户每月平均只需花费不到30比索(1美元约合24比索)。当然这些东西肯定满足不了全部需求,不足的部分可以去市场买,不过价格要贵出不少。

  去年5月,古巴政府大幅度增加了职工的工资和退休金,在古巴1100多万人口中,共有510多万人受益,约占全国人口的45%。调整后的平均工资为312比索,尽管折合成美元依然很低,但美元化的工资水平并不能反映当地的真实生活状况。因为古巴大多数居民不用付任何房租,水、电、燃气等收费仅是象征性的,教育和卫生保健也全部免费。因此有专家指出,古巴人月工资的实际购买力至少有200美元。由于不断的努力和调整,古巴的经济近年来表现不错。去年,古巴经济快速增长了11.8%,是自1959年革命胜利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眼见古巴逐渐摆脱困境,美国当然不甘心。尤其是布什上台以来,对古巴采取了更为严厉的高压政策:减少在美古巴人向其国内亲属汇款的数额及回国探亲的次数;向盟国施压,限制其公民赴古旅游;加大对古巴“持不同政见者”的支持,还利用一切场合与手段对古巴政府进行攻击和丑化。

  古巴政府也摸索出一套应对美国打压和颠覆的经验。而且古巴的国防体制健全,正规军、预备役、民兵各级武装训练有素,加上保卫革命委员会,古巴可谓全民皆兵。2004年底,古巴举行了代号为“堡垒2004”的大规模战略军事演习。演习持续了一个星期,共有400万军民参加,目的就是进行针对美国威胁的战斗准备。▲

本报赴古巴特派记者 张卫中 本报驻墨西哥特派记者 张 蕾 本报记者 刘 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