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普通教师眼里的校园分层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3:5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李健 实习生 周凯莉

  张世湘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和学生打交道已近20年。

  1978年,张世湘上大学,那时刚刚恢复高考,班里有拖儿带女的老三届,也有未满

20岁的小弟弟、小妹妹。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虽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来自何种家庭,大家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同学们在友好融洽的气氛里竞争。

  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生里几乎没有独生子女,经济上也不是很宽裕。毕业后就业以分配为主,家庭的关系网络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但分配总体上是公平的。张世湘说,那时大学生的分配,主要是靠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社会阶层差距通过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慢慢显现出来。张世湘还记得,那时大学里出现了贵族一派,他们平时追随一切外来时尚,但也能和其他同学玩到一起。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张世湘发现,校园里的阶层分化越来越严重了。她曾经有一个学生,来自山西的一户贫困家庭,周围同学的家境都比她优越。这个学生非常聪明,但性格有些自闭、古怪,有强烈的自卑感,经常在宿舍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当别人谈话正酣时,她忽然大吼一声:“我要睡觉,要说话去外边。”她还买了块大布,把自己的床、书柜围起来,每天躲在里面看书,也不愿意和人说话。

  张世湘说,校园虽然被誉为象牙塔,但还是无法摆脱社会的影响,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阶层的不同,给大学生的生活、就业甚至恋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现在,大学校园网的BBS上,经常出现诸如《我的城市女友》、《我放弃了我的农村GG》之类的讨论。很多大学生在交友、择偶问题上,还是喜欢在同阶层寻找,这样造成的家庭阻力会小一些。同时,相似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他们走到一起。张世湘看到过很多因家庭背景差异而分手的大学生情侣。她认为,环境造就人,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后天努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本报北京8月8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