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监管不是“甩手掌柜”(华东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6:48 人民网-华东新闻

  ●对监管机构失职、失范的宽容,使得他们对企业的盯防也变得宽容。而在这种宽容下,是企业违规违法行为的升级,是一次次夺命获利事故的爆发。最终,导致公众对权力部门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齐二药”事件阴霾未散,又一个“国字准药”——“欣弗事件”,再次震惊全国。

  欣弗问题药的问题出在哪个环节,还是个谜,但从媒体追出的一些事实中,我们已看到一个明显漏洞:在欣弗获得“国字准药”审批认证后——按照一些专家的看法,如果加强认证后的后续监管,层层严格把关,纵然无法杜绝这次不良反应,但可能会最大程度减轻其不良后果。

  这与“齐二药”事件中暴露出的监管不力何其相似!

  有关部门对此的解释是:药监部门人手不足,监管的重点放在了那些更易出问题的环节和企业身上。对信誉好的、已经通过认证的大型企业,也就放松了抽查。

  这不能成其为理由。按照我国《药品监管法》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对经其认证合格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须进行认证后的跟踪检查。

  这不是可有可无的规定,而是针对企业“命门”所作的一个制度设计。因为,再优秀、再自律的企业,都有其“劣根性”,本能地会跟市场监管玩着“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游戏。

  事实上,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雀巢婴儿奶粉碘含量超标、哈根达斯的“卫生安全”风波等近年来一系列跨国公司身陷中国“质量门”,已经一次次提醒人们:这些拥有世界最强“品牌战略”、“企业信誉”的著名跨国企业,一旦进入了一个监督体系尚还“虚弱”的市场,一旦监管部门成了“甩手掌柜”,企业也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自律要求,乘“虚”而入。

  国内更是如此。如果说,以前人们震怒的,是那些不法厂家制售大量毒酒、毒米、毒火腿,是“劣币驱良币”现象的铺天盖地,那么现在,当假药、问题药的制造者居然是以国家信誉来担保的生产企业,一方面,公众为最后防线被突破而感到寒意袭身,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反思:难道我们还要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企业摇摇晃晃的自律意识上吗?

  监管部门当然应该比公众更明白这个道理——它们的“立身之命”,本就是为了监管市场秩序、制衡企业的“劣根性”。但为何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仍是监管一次次缺位?

  问题的关键恐怕在于:监管部门同样缺乏被制衡的力量。

  从“齐二药”到“欣弗”乃至更多事故中,对企业的制裁与舆论声讨正一步步加大,从“重课”、“关厂”到追究刑事责任,旨在“杀一儆百”效果,这无疑是应当的,但对于监管责任人的处理,却多半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而“高高举起”的,还多是舆论。即便如此,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一种论调:不要一出事就把板子打在监管部门头上——这话着实可笑。对于公众而言,监管机构相当大家花大价钱共同养的一只专逮耗子的猫,猫逮不着耗子,不怪猫无能难道责备耗子不够老实?

  对监管机构失职、失范的宽容,使得他们对企业的盯防也变得宽容。而在这种宽容下,是企业违规违法行为的升级,是一次次夺命获利事故的爆发。最终,导致公众对权力部门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监管部门到底能否摆脱“甩手掌柜”的形象,让企业时时感到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