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旅游资源大省“沦”为产业小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8:21 兰州晨报

  缺乏全局性开发导致景点单一雷同缺乏人性化开发导致“娱购”项目薄弱

  旅游资源大省“沦”为产业小省

  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在优势转换过程中,却逐步“沦落”为旅游产业小省,特色各异的景点竟吸引不来外地人,也留不住本地人,这不能不说是甘肃旅游的现实尴

尬。甘肃旅游为何沦落到这种地步呢?采访中,许多游客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甘肃景点形式单一,点疏线长,一点都不好玩。也许游客的感慨道出了其中的玄机,然而,有关专家指出,旅游产品单一只是甘肃旅游没有吸引力的一个方面,而配套设施相对滞后、投资甚少、盲目规划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点疏线长景点单一

  8月2日,记者在中山桥见到了前来旅游的广东游客董先生一行。董先生告诉记者,他们7月26日从广州直飞敦煌,然后从敦煌一路东游至兰州。“我是第一次到甘肃,跑了一个多星期,总体上感觉比较新鲜,看到了敦煌,看到了大漠,也到了天马的故乡,但仔细想来,感觉甘肃的旅游景点比较单一,配套的链条经济太少,用八个字总结就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面对记者的采访,董先生发出这样的感慨。记者从兰州市的一些旅行社了解到,发出这样感叹的并非董先生一人,许多外地游客还认为,甘肃的各个景点“点疏线长”,形式单一,一样的庙,一样的门,从一地到另一地“几乎雷同,实在太乏味了”。

  记者在兰州一家旅行社的线路安排表上看到,这家旅行社把塔尔寺、鸟岛、青海湖等旅游线路都统统划入“省内旅游线路节目单”。旅行社负责人称,他们要么在西宁接团,要么在兰州接团后直奔西宁,很少安排在省内和兰州周边逗留。无独有偶,天水市的一些旅行社在原定的陇南-天水-平凉省内路线后加上了宁夏的沙湖,并以此招徕游客。“敦煌太远,而甘肃其他地方游客似乎都不愿意去,我们只能傍相邻省区的景点。”这家旅行社负责人如是说。

  配套设施严重滞后

  不可否认,近年来,全省上下确实把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相对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得不到根本性改善,致使旅游景点发展受到制约。目前,我省各景区普遍缺乏游客娱乐性、刺激性活动项目,旅游产品中的“娱”、“购”等项目十分薄弱。针对细分市场的个性化产品开发太少,尤其是对民俗风情这样有很强参与性的产品深度开发远远不够,大量独特的旅游资源并未转化成旅游产品。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郑本法分析指出,甘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甘肃旅游资源的很多“看点”,但天然的资源优势并未转化成市场的优势,大多数旅游资源还缺乏纵深和多样化的市场开发,旅游发展后劲明显“乏力”,致使景点难以吸引游客。

  “《大梦敦煌》、《丝路花雨》蜚声中外,是甘肃的对外名片之一,但很多游客到了甘肃后,却不知道到哪里去看,很多人往往抱憾而归。旅游资源的浪费,对整个甘肃旅游业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流失。”郑本法不无遗憾地说。

  交通不畅住宿不便

  旅游分析人士指出,落后的交通条件也是制约甘肃旅游发展的一大桎梏。目前,我省已经开发的许多景区存在无路可走的难题。近年来,天水市麦积山风景区先后通过各种方式筹款8000万元,修改建景区道路40公里,登山步道20公里,并修建、完善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等,使主要景点之间基本形成环道相连,初步实现景区内外交通通畅。但受道路等基础条件限制,景区内180多个景点,还有一半至今“藏在深山人未识”。

  此外,省内部分景区道路与公路主干线没法连接,高速公路相对不够完善。在铁路方面,由于天水火车站以东归西安铁路局管辖,敦煌又属乌鲁木齐铁路局管辖,这给甘肃的两大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很大的不便,存在着火车无票可买、无座可坐的难题。在航空方面,支线机场少,航线、航班少,密度不够。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我省很多景点服务跟不上,配套的硬件设施不到位的现状也在影响着甘肃旅游的发展。一位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陇南市宕昌县的官鹅沟峡谷是近年来开发比较好的一个景点,去年旺季每天有2000多人游览。但配套设施却相对滞后,全县只有两个招待所,总共也只有800个床位,每天去2000人,有相当多的游客只能流失到其他地方住宿。

  开发无序投资偏少

  “缺乏必要的投资是对甘肃旅游开发最大的制约。”郑本法直言。据了解,近年来,虽然我省在旅游开发投入上逐年加大力度,但相比其他的省区而言,力度要小得多。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甘肃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70个亿,但用于旅游业开发的只有5500万元,也就是不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千分之一。2003年至2005年8月,全省已经或正在建设的旅游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798个,总投资72.8亿元,而其中只有不足6%是政府投入,其余全部来自社会和其他渠道,省外资金占到39%。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省上缺乏全局性的投资,致使一些全局性的旅游开发难以实现,在此情况下,全省各市、州、县政府纷纷自找门路,自己规划开发,兴起了开发旅游产品的区域热潮。“合理的规划是旅游产业长远发展的先决条件,而盲目开发的结果只会是破坏生态,破坏旅游资源。”郑本法告诉记者,近年来,全省掀起了旅游开发热,但开发结果却反差很大。

  冶力关风景区和官鹅沟风景区是近年开发比较好的新景点,开发之初,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先后多次组织旅游规划人员进行前期策划,县领导身先士卒,亲自参与旅游开发。宕昌县县委书记黄华明参与了整个官鹅沟风景区的开发,对于风景区的每一个景点,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拿起景区的小广播,他是一名出色的导游。”郑本法称,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冶力关和官鹅沟两处风景区的开发是比较成功的,这是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结果。

  相比而言,一些地方在旅游开发方面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导致盲目开发,胡乱开挖。不久前,郑本法到省内一处老景区调研,结果发现这处景区附近新建了很多欧式风格的建筑,而它的周围却是草舍茅屋,“看上去很不协调,很刺眼”。采访中,郑本法还对某市正在兴建的大型水上游乐设施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对旅游资源的极度破坏。“景点开发缺乏规划人才,导致旅游开发缺乏创新,很多景点存在生硬模仿的现象,游客去了一次,绝对不会去第二次。”郑本法补充说。

  本报记者齐兴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