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法律走近昌平人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8:32 法制日报

  一到北京市昌平区司法局,老杨就给记者摆弄他的多媒体:“这个处理婆媳纠纷的短剧,你们一定要看,这可是我们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的片子,调解主任就是那村的人,婆媳俩也是,只不过不是一家人,是演员,区里电视台一放,昌平人都看得见!”

  老乡爱看?老杨说,演的村里的事,村里人都爱看,可这不光给乡亲们看,还是我们的普法教材,让调解主任们学门道的。

  片子热热闹闹地播,老杨乐得合不拢嘴:“这么多年,咱还真没想过普法能用上多媒体。”

  记者就从老杨展示的这部充满了生活化、戏剧化和法治精神的电视片开始,走近了北京市昌平区开展的普法活动。

  由“大水漫灌”到全方位立体式

  昌平区司法局宣传科科长邢建平是个“老普法”,从1986年的“一五”普法就干上了这行当。

  他向记者介绍了20年普法的脉络:一开始,普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宣传“九法一条例”。编好小册子往街道、农村、军营送,那架式就是“大水漫灌”,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办事要讲法了。到了“二五”普法,他们就琢磨,得“干什么,学什么”了,普法也有了针对性。当时合同纠纷多,老百姓也有了权利意识,他们就着重宣传宪法和相关的专门法,强调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形成了依法治县(昌平1999年撤县建区)的氛围。

  邢建平还讲了件挺有趣儿的事:花塔村开展遵纪守法光荣户的评选,被评上的人家就挂个“遵纪守法光荣户”的牌匾。有个小伙子谈对象,就因为家里没挂“遵纪守法光荣户”的牌匾,对象也吹了。

  “三五”普法,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是普法的重点对象。区里成立了依法治区领导小组,下设依法治企、依法行政、村容整治、法制宣传等七个工作小组,带头依法办事。领导干部上任前,要上法制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学习其所要就任的职位的各项职责、所在领域的相关法律规定;领导决策前,要请专家依法论证,以免发生行政违法。这是个机制,必须保障。

  “四五”普法,老百姓有了一定的法律知识,知道学法用法,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普法的形式也不再仅限于发小册子、宣讲、知识竞赛,而是向多媒体发展。而且,还要加强宣传刚颁布的法律。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司法局都拍出了内容与这些法律相关的电视剧,既往电视台送播,也出光盘直接送给村里的老百姓观看。这期间还针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了法制教育,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动员工商、税务、计生、街道等部门利用和外来流动人口接触的机会,进行普法。

  如今,昌平的法制宣传做到了: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橱窗有画、讲座有人、演出有份、电话有音、网上有站、手里有本、刊物有栏、咨询有人、街上有牌。

  从“先干事后问法”到“先问法后干事”

  普法二十年,昌平人从领导干部到老百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政府在重大决策前,比如,集体企业改制、出台涉及开发建设、农民利益等重大行政规范性文件时,都会请律师和有关法律专家论证,然后再决策。

  近年来,昌平区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拆迁改造建设任务日益繁重。为避免由此而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区委、区政府吸取由于没有严格履行法律程序,致使立汤路两侧出现违章建筑的沉痛教训,在城市拆迁改造和对居庸关二期重点工程动工前,精心组织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了有关拆迁的法律法规培训,将拆迁涉及的每个环节都纳入到法律监督、论证的视野内。这样,政府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就少了,工作也更顺畅了。

  过去,群众往往是出了事,才想到“我是不是违法了,该怎么办?”现在,“好多人签个简单的合同都要先来司法所,就合同上事儿问问,法律是咋规定的!”曾在司法所工作过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以前普法是培养群众的法律意识,现在,是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办事能够“依法”、“用法”。

  如今,昌平区305个村、144个社区,都建立了法制宣传咨询工作站,直接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

  各镇的外来人口逐年增多,农民们就都想在自家的房子外再“贴出”间房,租出去赚钱。“贴”房的人多了,村民之间就发生纠纷,废水排放、遮阳通风也会牵扯出矛盾。

  咨询站的法制宣传员就告诉村民,在相邻关系上有个权利优先原则,谁先建的房谁就有一定范围的优先权。实在解决不了的,宣传员会求助定期坐班的司法所干部和交通、信访、土地等职能部门的人,或者请律师帮当事人就地化解矛盾。

  从注重个体利益到追求民主权利

  从2000年起,每年的1月12日和7月12日这两天是昌平的民主日。民主日就是公开议事的日子。要议村务、经济,财务、上半年度或下半年度村民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以及听取村民代表对村委新的意见、建议。2001年,村委会换届,直选。司法局一位来自基层的同志说,他去过选举现场,老百姓为一张选票真要动动心思,他从没见过农民这么关注过自己的政治权利。

  过去村里的土地承包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书记一人说了算,也没人有啥想法。自打2002年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后,这两部法成了农村干部、群众普法的重点内容。村民明白了,土地承包以及承包经营期限内对个别承包经营者之间承包的土地进行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方属合法。

  从“二五”普法开始,昌平村村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对经常涉及村民生产、生活的事项进行了规范,比如用电问题,要依法,你要是偷电就要处罚;你有选举权,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你选你不想选的人。《村民自治章程》由村民代表讨论、认可、制定并付诸执行,让村民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郑各庄制定了自治章程后,村民自己的事大家说了算,像拆迁、环境保护、土地转让,这些大事都按自治章程办,村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体现。

  现在,昌平农民要申请盖房、生二胎、经济补助都要提前公示、按规定讨论,村干部收支也都要公开。其中,重大事项随时公开,账目半年公开一次,一般事项按季度公开。在北七家镇,各村还成立了民主监督理财小组,由三至五名懂得财务知识、没有担任两委干部的村民或村民代表组成,监督村里开支,一千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开支必须经小组全体成员签字后才能支出。村官拿集体钱请客送礼难了。

   采访手记

  今年是“五五”普法启动的第一年,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昌平区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通过了区人大的审议。刚从会场回来的昌平司法局副局长赵长友一脸兴奋地向记者描绘“五五”普法的规划:“五五”普法不论在形式上、内容上都要深化,城里大街上有高科技的普法显示屏,17个镇、街道举办法制漫画展、组建巡回讲师团,定期到街道、社区、村镇巡讲。这些形式都是为了内容———更深层次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开展“五五”普法还要在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上加大力度。

  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普法带来的不仅是个人利益的诉求得到保护,更是公民权利意识的变化,如今的昌平人对民主和法治都有了最切身的体会。

  记者认为,昌平区之所以连续在四个“五年普法”中获得全国先进区县称号,不仅在于司法局的不断创新,还在于司法局在这个过程中,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群众的法律意识在普法中提高,使群众完成了由学法关注自身个体权利到关注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的飞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