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80万的“洋厕所”与清末的“污水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8:41 温州新闻网

  日前,北京有媒体报道了两条社会新闻:一是中关村花80多万元从外国进口一个厕所,门口的使用说明是用英文、法文等写成的,想入厕的人很多,但都不敢去用,就怕进去了出不来(8月8日《北京娱乐信报》)。另一条是,西城区西绒线胡同一污水井上方路面发生塌陷,市政工作人员介绍,该污水井是清末民初时期修建,塌陷疑为年久失修(8月8日《京华时报》)。

  一个是古为今用,一个是洋为中用。只是,古为今用的年久失修,不堪重负;洋为中用的水土不服,行人敬而远之。

  清末民初的污水井还在“服现役”,由不得人两叹:一叹古代工程之坚实,发挥作用之久远,是叹服;二叹现代人高楼大厦一幢幢地盖,广场一个个地修,厕所还要从国外引进,排水管网却还是清末民初的,是叹息。

  要说两者似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可能责任主体和投资人并不相同,但放在同一个城市里,却难免让人产生联想。按理说,公厕和排水管网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该“重厕轻排”。不过,排水系统是个隐蔽工程,老了旧了,不会露出破绽。而且,在日常情况下,其老旧与市民生产生活无碍,只是在暴雨或其他异常情况下,才会暴露出来问题。公厕则不同,它能直观地体现一个城市的“品位”和“格调”。

  在我看来,公厕不在于美不美或洋不洋,而在于卫生和实用。但城市的排水管网则必须要保持通畅。因为不漂亮的公厕给人带来的只是一些缺憾,不通畅的排水管网给人带来的则是不安和苦痛。试想,一些城市的街区在风和日丽时看上去很美,而在暴雨倾盆之后却走了形,这样的美丽又有多大的意义?

  □樊艳兵(湖北职员)

  来源:《新京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