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田滋茂:让“国学”奏响“和谐”之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9:25 南方日报

  今天上午,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著名书法家,作家、摄影家田滋茂“国学书法精品展”在广州开幕,展出田滋茂创作的以“弘扬中华国学,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书法精品近百件。这是全国第一个同类主题的书法精品展。

  田老方脸浓眉,魁梧豪放,声若洪钟,说话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他指着得意之作“厚德载物”4个大字,大笑着说自己在酒意微醺的状态里常出佳作。然而,田老也经常因为

痴迷书法而做出不为别人理解的事情:他每天早晨4:30起床,十年如一日。去年冬天开始,无论长短假日,田老一律闭门谢客,潜心开始了72米隶书长卷《道德经》的创作。

  田老6岁起开始习书法,临摹柳公权的楷书12年,然后临张猛龙的魏碑18年,而后对汉隶痴迷直至今日。他说,这一路练书法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经常是连续挥笔10个小时,腿站麻了都不知道。然而更为特别的是,前半生田老一直“闭门修炼”,字不示人,朋友们大都不知道他写得一手好字。去年一个偶然机会,他的一幅字被刊入了《光明日报》“名家名作书画邀请展”系列;随后就引来《人民日报》美术版约稿。之后,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田老的作品又登上了《美术大鉴》、《书画艺术》、《当代书画》、《求是》等全国180多家报刊,从此他声名鹊起,一发不可收拾。最近,中国美术出版社又编辑出版了《田滋茂书法作品集》和《心经》等,作品中不仅充溢着田老诗家文人的雅韵,更彰显出他深厚的国学修养。田老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被书法艺术界称为学养与技巧兼美的“田滋茂现象”。

  田老说,能支撑自己持续半年之久潜心书写72米隶书长卷《道德经》的根本动力,在于他希望把国学经典的深刻思想内涵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倾注其中。朋友告诉田老,他是用72米长卷书写《道德经》的“第一人”,可以去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但是田老笑着说,自己接下来还要写《孝经》、《易经》,“等到写完五万四千字的经书,再申报吉尼斯也不迟”。

  针对“书法与国学”,田老对记者道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谈《道德经》:书写一遍,胜读百遍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会选择《道德经》进行隶书长卷创作呢?

  田滋茂(以下简称“田”):去年,针对副部长级以上的干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社会科学院、文化部三家联合主办了一个中国文化历史讲座。当时,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为我们主讲了《道德经》。面向部级以上干部的《道德经》讲座,估计这是第一次。任老整整讲了一个上午,听讲座的时候,我就开始琢磨,为什么这位德高望重的哲学家要给二三百名省部级干部讲《道德经》呢?我就想,《道德经》等国学是不是能够为我们时代所用?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些深刻的内在联系?于是,我就萌动了研究《道德经》并用隶书全文书写五千言《道德经》的想法。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而我认为,书写一遍,胜读百遍。我找来10个版本,发现人们对《道德经》的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学习《道德经》的方法就是力求找出其指导思想,即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的问题。

  记:您选择哪个版本为据呢?

  田:我选择的是中华书局的版本,因为这个版本的解释最符合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举个例子,《道德经》中有一句“上善若水”。中华书局版本的解释大体是这样的:用至清的水比喻人间至高无上的道德。因为《道德经》中也有的句子把水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几于道”。

  记:在对长卷《道德经》的书法创作中,如何理解这五千言的深刻内涵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田:《道德经》与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和”的思想基础上不谋而合。我数过一遍,《道德经》里讲到“和”的地方不下30处。

  谈国学传承:蔚然成风,复兴可待

  记:近来国学兴起热潮。国学复兴是否有其必然性呢?

  田: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现在,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后,加上一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强调的就是“和”。我们需要回头从国学中借鉴古代圣贤的智慧,因为国学是已经剔除了糟粕之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所以国学复兴,并不是因为国泰民安了,我们可以腾出一只手来弘扬国学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记:我们在国学复兴的过程中,应该抱有怎样的心态?

  田:我有一幅字“风与骚”。学习传统文化,不外乎两个字,“风”和“骚”。“风”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他主张向群体学习,向众人学习。他有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长处或者可以学习的地方,就算是三个非常失败的人,我们也能从他们身上吸取不犯错误的教训。这叫做“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骚”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他主张向外。他有一句名言是“年岁虽少,可师长兮”。他主张向外学习。我想,古人对于学习的态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非常开阔的心态。我们经常说的独领“风骚”,一定是能够参透传统文化真正内涵的大家。

  记:国学的复兴需要怎样的途径和手段?

  田:应该从义务教育入手。我也曾经与国家教育部长讨论过这些问题,教育部也曾有打算把《道德经》和《论语》写入中小学及大学教材中间。当然,这要注入我们时代的更为健康积极的解读。

  国学的复兴与大环境、大背景、整体的教育环境有关。如果对国学的研读和讨论能够在国人中蔚然成风,那么国学的真正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如今研究国学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有的人提出“政治儒学”,或者主张成立“儒教”并以此为国教,还有的利用电视或者网络等媒介,以非常平民化的、新锐独到的方式解读传统文化,比如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央视的《百家讲坛》等。我都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争鸣,国学理论才能走向进步,才能深入民间。

  本报见习记者李培

  图:

  田滋茂书“厚德载物”

  田滋茂昨日接受记者采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