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校就业率“注水”背后的“猫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0:03 新华网

  近日,很多新闻媒体报道了国家教育部正在建立就业率举报制度,并将设立就业率举报电话,对就业率做假者实行“一票否决”,以防个别高校就业率“注水”的消息。此前的一个时期,有关高校就业率“注水”的话题成为公众热切关注的问题,“注水”现象甚至蔓延到中专学校——近日,南京市一家中等专业学校就爆出学校为提高“就业率”扣押学生毕业证的“新闻”。

  关注高校就业率的人肯定会记得,今年5月,一份有关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排名表也广为流传过,人们惊讶地发现,南京几乎所有名牌高校要么榜上无名,要么排名很靠后。倒是那些名头不大甚至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的就业率却很高。这里面不排除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如“技工荒”引出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行情看好的走势等。但南京大学分管毕业生就业的一位人士说,这份排名表里的“水分”太多了!那么,高校就业率为什么要“注水”?怎样才能公正地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呢?

  直截了当地说,就业率造假就是为了“圈钱”。现在许多高校都实行院系经费动态包干——院系有多少学生,就发放多少经费。但经费又不是随便给的,得考核这个院系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率低,很可能这个院系的招生规模会缩小甚至干脆取消某些专业,这就意味着很多教师会没有“饭碗”,出现院系领导和有关老师逼着学生“就业”、哪怕与路边小店签个就业合同也行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学校为什么要对每个院系如此考核呢?因为教育管理部门是如此考核学校的。现在,就业率已成为教育管理部门考核一所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非常重要的硬性指标。教育管理部门把招生规模与就业率紧密挂钩,就业率就成为关系一些学校、院系和专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在此因素影响下,就业率的高低变得十分重要,造假行为就随之出现了。这就像前几年有些地方重视考核GDP,结果出现GDP“注水”现象,道理是一样的。

  公平地说,教育管理部门把一所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列入重要考核指标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其积极的一面是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面向社会办学,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拉近学校与市场的距离;消极的一面则是容易导致学校有短期行为,就业率造假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有人提出,既然就业率造假现象已相当普遍,又没有好的监督方法,就干脆取消这一考核方法,因为就业率造假的学校,对没造假的学校干扰很大。这又显然是因噎废食的思路了。用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取代现行由学校“自己制造”就业率无疑是值得采纳的。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或许值得借鉴。南京大学长期研究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孙江林教授介绍说,国外很多高校采取中长期的就业跟踪制度,将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纳入评价体系,并综合考虑学生满意度、雇主满意度、平均年薪等因素。“在美国,统计就业率要跟踪3年,包括总在业时间、工资水平等;在加拿大,则是利用国家统计局等全国性机构及一些民间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估,保证就业率统计的真实。我们或许可以参照这些做法,比如说,可以由教育管理部门和统计部门联合成立一个专门的抽样调查机构,定期调查、定期公布调查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教育管理部门良好的初衷变成现实。如果把就业率当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损害的就不仅仅是毕业生的利益了。”(记者 朱新法)

  来源:新华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