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木偶戏支个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0:37 浙江在线

  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演得红红火火的高塘提线木偶戏,如今濒临失传,正在为难以找到第八代传人而焦虑。(《宁波日报》7月27日报道)

  木偶戏兴盛时,典型的剧目有《三打白骨精》、《劈山救母》、《三借芭蕉扇》等广大农民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衰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原因之一是改演了《半夜鸡叫》等现代剧,效果不佳,吸引不了人。这是颇有点意味的。从内容上看,传统剧目具有较强的故

事性和娱乐性,能为农民理解,引起共鸣;而当时的现代剧说教色彩浓重,自然难受农民欢迎。从形式上言,传统剧历经磨砺,称得上精品;为宣传服务的现代剧可能就比较粗糙,缺乏感染力。

  但是不是今天恢复传统剧目就能重振木偶戏?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木偶戏具有技艺独特、道具简单、人员少、演出费用低等特点,而且农民基本上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如今,不要说木偶戏的特点不再是优势,农民的文娱活动也更多,电视、电影、歌厅、电子游戏房、健身房等,都在农村遍地开花,大大挤压了传统曲艺的空间。不光木偶戏面临挑战,其他如走书等地方剧种也一样。

  另一方面,传统曲艺也不是必然衰落。报道说,在前不久举行的农民文化节上,“高塘木偶戏”大放异彩,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喝彩。如果木偶戏能够表现当代意识,反映日新月异的新农村和农民的新思想、新生活;如果木偶戏表演形式能够创新,借鉴、吸收影视、动画等新技术,演出更加精彩;如果木偶戏能够增强市场意识,吸引投资人,提高管理水平;如果木偶戏能够更多地满足农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就一定会有新的生命力。


作者: 乐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