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唱响“劳动者之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0:37 浙江在线

  7月22日、23日,人民日报分两次报道了“5年干了22年活”的太原矿山机器公司“刘胡兰小组”组长张清萍,中央电视台等其他中央新闻媒体的《劳动者之歌》专栏也同时报道了这位女工。建军节前夕,各中央新闻媒体又在《劳动者之歌》刊(播)发了空军50岁的航模班长吴宪枝。这个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旨的《劳动者之歌》,是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于今年4月15日同步推出的大型主题专栏,迄今为止,已报道了采煤工、采油工、灯塔工、殡葬工、反扒民警、公厕管理所长、麻风病女医生等等七八十位第一线的普通劳动者,

介绍了他们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和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被报道人所在地的受众反响十分热烈。

  这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新闻活动,在当今社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们一直说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可是现下不少人的实际认知上,劳动,尤其是普通劳动、普通劳动者,与光荣和伟大已经沾不上边,差不多已与没出息、没意义划上了等号。辽宁省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在10-20岁的青少年中,最受青睐的职业是老板或商人(占19%),其次是政府官员或公务员(占17.5%),仅有3%的人愿做“普通劳动者”。成年人中,不愿当工人已是普遍现象,收入低是一个原因,职业声望低是更重要的原因。在有些企业里,技术人员的收入已经高于管理人员,而管理人员即使能胜任技术岗位,也不愿意去,因为做管理工作“更体面”。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也与此有关。宣传普通劳动者,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职业声望,有利于矫正轻视普通劳动者的价值取向,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确立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由于科学的发展,今天的劳动,已经不仅仅是体力活,智力因素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普通劳动者,依然是物质、精神财富生产的最终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军。没有这些普通劳动者动手动脚、出力出汗,不要说再美好的设想、再尖端的发明、再宏伟的目标,只能停留在嘴上、纸上,就连日常生活都会发生困难。这并不是说社会精英不重要,而是说,不能看重了社会精英的贡献,而看轻普通劳动者的作用。宣传普通劳动者,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职业声望,有利于调动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中国的普通劳动者(包括工人、农民、一般职员),可能占到全国人口的一半。加上他们的亲属,肯定超过全国总人口的2/3。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超常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而相对地说,这部分人承担了较多的改革成本,较少分享到改革的成果。社会矛盾,更多的与这一阶层有关。占全国2/3的人情绪稳定了,心情舒畅了,整个国家才能稳定、和谐;这部分人情绪不佳、心绪不宁,就不可能有安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宣传普通劳动者,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职业声望,有利于增强普通劳动者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侵害,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宣传普通劳动者,还有益于新闻媒体的自身建设。我国新闻媒体坚持的是“两为”方针,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但是近些年来,一种与此相背离的“精英化趋势”,正在一些媒体显现。不关注基层,不关注群众,不关注在生产工作第一线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记者的笔杆、镜头、听筒,更多的是围着领导机关、先富起来阶层和各路明星转,有些小报干脆把自己的受众定位为白领、管理层、高收入者,人数众多的普通劳动者被他们抛到了脑后。这是一个危险的倾向。宣传普通劳动者,让他们在媒体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利于扭转这种淡化普通劳动者的不良趋向,端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作风,使新闻媒体在正确引导舆论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当然,要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政治地位和职业声望,光“唱响”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等等实际行动。但是,毫无疑问,端正对普通劳动者的认识,是首先要做而且不断得做的一件大事。所以,笔者非常希望看到,中央媒体的这个集体行动,能够继续下去,让《劳动者之歌》成为中央媒体的永久性专栏,精心编排,高密度刊(播)出;各地的新闻媒体能起而响应,开辟类似专栏,报道当地优秀的工人、农民、普通职员;文艺界也能把颂扬普通劳动者列入更多作家、艺术家的创作视野,创造出生动鲜活的当代工人、农民形象。经过几年的宣传,再加上其他措施的积极跟进,让中国的亿万普通劳动者,能够被人重视,受人尊敬,与其他劳动者一道,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富裕幸福,做出更加杰出的贡献。


作者: 张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