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80万的洋厕所和清末民初的污水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1:33 南方网
  浙江在线 樊艳兵

  日前,京城北京有两条趣闻:一是中关村花80多万从外国进口一个厕所,门口的使用说明是用英文、法文等写成的,想如厕的人很多,但都不敢去用,就怕进去了出不来。(8月8日《北京娱乐信报》)另一是,西城区西绒线胡同一污水井上方路面发生塌陷。据市政工作人员介绍,该污水井是清末民初时期修建,塌陷疑为年久失修;(8月8日《京华时报》)

  一个是古为今用,一个是洋为中用。只是,古为今用的年久失修,不堪重负,洋为中用的水土不服,国人敬而远之。

  清末民初的污水井还在“服现役”,由不得人两叹,一叹古代工程之坚实,发挥作用之久远,是叹服;二叹现代人之忙碌,高楼大厦一幢幢地盖,“欠债广场”一个个地修,厕所豪华了、光鲜了还不算,还要忙着从国外引进,排水管网却还是清末民初的,是叹息。

  前不久京城的暴雨,使得有些地方一片“汪洋”,有的积水断路长达5个小时。看着一辆辆在水中熄火的汽车,“推车帮”瞄准商机干起了帮人推车的生意。在持续的暴雨之后,面对积水断路而苦叹“行路难”的市民和穿着短裤趿着拖鞋的“推车帮”,竟然为行路而形成了“买卖”关系,而且“交易”还颇为火爆。

  一边是清末民初污水井还在“发挥余热”,城市老旧的排水网管不堪重负。另一边却“风景这边独好”,不仅有80多万“洋厕所”,有的城市还有一些很“特别”的公厕,这些公厕“打扮”得都很漂亮,有的墙壁还挂上了“梅、兰、竹、菊”,以至于使用过的人都用“公厕文化”“品位公厕”“绿色公厕”来描述他们的感受。

  按理说,公厕和排水管网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一些城市为何如此“重厕轻排”?显然,排水系统是个隐蔽工程,老了旧了,不会露出破绽,重建或经常维修,做得再好也难出“政绩”,而且,在日常情况下,其老旧与市民生产生活无碍,只是在暴雨或其它异常情况,才会一览无余地暴露出来。公厕则不同,能很直观地体现一个城市的“品味”和“格调”。国际化的大都市,公厕不能不和国际接轨,“梅、兰、竹、菊”和“英文、法文标识”的相映成趣,则更能体现中西文化的完美合壁。

  在我看来,公厕不在于美不美或洋不洋,而在于卫生和实用。而无论是何种情况下,城市的排水管网则是必须要保持通畅的。因为不漂亮的公厕会给人带来只是一些缺憾,不通畅排水管网给人带来的则是不安和苦痛。试想,一个城市在风和日丽时看上去很美,而在暴雨倾盆之后却走了形,这样的美丽又有多大的意义?(编辑:张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