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就渭河灾民安置四问华阴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2:00 光明网
赵佩龙

  读了报道《灾民生活无着落,市里忙着盖大楼》(8月3日新华网),心头一些疑问挥之不去,想提出来弄个明白。

  一问华阴市,为什么当初积极打报告要钱,钱拨下来后却又拖着不花?2003年8月渭河流域遭洪灾后,华阴市就提出对11个重灾村进行整体搬迁并请求国家支持。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急件”将5906万元移民迁建补助资金下拨,专项用于该市受灾农民异地

迁建安置。但直到现今,渭河流域新的汛期即将来临时,国家下拨的应急资金仍然“沉睡”未发放。华阴市的救灾工作也一直在“打太极拳”,在长达30多个月的时间内,3474户受灾农民搬迁建房的只有52户,不到1.5%。华阴市当初要钱积极性很高,钱到后却如此拖拉不愿意花,原因何在?是不是因为国家发改委在拨款的同时又规定此资金“不得滞留、侵占或挪用”,让华阴市没有了积极性?

  二问华阴市,市委、市人大超标办公楼建设为什么会抓得那么紧?与受灾农民的安置迁建工作迟迟无进展形成反差的是,华阴市的市委、市人大新办公楼建设却抓得很紧。这种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原本需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而华阴市仅经渭南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就已动工兴建。渭河洪灾发生后,华阴市不顾灾民生活无着落,却抓紧了修建办公楼,使大楼一年多即竣工,并很快投入使用,花钱1600万。难怪群众要怀疑华阴市盖大楼挪用了国家的救灾款。再说洪灾过后,上级曾要求华阴市落实堤防整治、道路建设等灾后重建地方配套资金1233万元,华阴市没有去落实;受灾农民反映资金紧张、搬迁困难多,希望政府协助贷点款,华阴市也置之不理。这两项钱都是需要地方财政来付的,华阴市不出,那么盖大楼的钱能不能说就是这样省下的?华阴市舍不得拔一毛为灾民的做手,真让人怀疑他们滞留国家救灾款的动机是不是就是想挪用于盖大楼!

  三问华阴市,为什么要“做”灾民不愿搬迁的意愿?国家应急资金下拨后,华阴市一直强调说群众不愿搬迁,因而这些钱不能用。实际情况是,华西镇曾“配合”市里做工作,组织人员统一替受灾农民填写了搬迁意愿调查表,“表示不愿意搬迁”。另一重要情况是,政府规划的安置点不切实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高程,比现在的村址还低洼;选址也没有从方便生产、生活出发,舍近求远,舍高就低。灾民不愿搬迁的意愿就这样被“做”成了。在华阴,群众意愿是不是成了官员手中的玩物,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而且这意愿是不是成了“滞留”国家救急资金的挡箭牌,并且把搬迁救急不成的责任倒扣到灾民头上?

  四问华阴市,暖心事变“冰坨”,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来,国家下拨应急迁建资金是件暖人心的事,然而在华阴反而成了近几年当地干群关系紧张的焦点,成了窝心的“冰坨”。面对这一难吞的“苦果”,华阴市委、市政府在给上级部门的汇报材料中这样说:最根本的原因是“群众不愿搬迁”,最大的教训是“做群众工作不深不细”。真是这样吗?华阴市的领导们是不是把原因和教训都找偏了?根本原因是不是因为领导心里缺少群众,缺少灾民?而最大的教训是不是在于官府根本就不应当同人民群众去争利?温家宝总理有言:“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华阴市的有关官员能不能从温家宝总理的座右铭中受到教益和启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