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名校游"关键要让孩子感受真正的"名校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3:52 新华网

  

名校游

  “名校游”从登上旅 行社的“计划表”到成长为暑期国内最为火爆的线路,不过两三年工夫。近日,作为“名校游”首选地之一的北京大学继2004年之后再次向各地游客下了“限客令”,于是关于“名校游”的种种议论频现各大媒体。

  说到底,带有中国特色的“名校游”本身就像被某种神力迅速催生的“婴儿”,既满载希望又不可避免有些先天不足。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梦想?是何种力量催生了“名校游”?又有谁能为其先天不足造成的后果“埋单”?

  商家生财之道+家长望子成龙:催生“名校游”

  “与梦想零距离”──某旅行社打出的“名校游”广告语准确地暗合了家长们急切的心情。

  最早开发出“名校游”的旅行社,凭借其对市场敏锐的把握足以赢得所有同行的尊敬。事实上,近两年,每逢暑期到来,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就带着美好的愿望和自己上中学、甚至是上小学的孩子加入到“名校游”的行列。

  “出门当然要花钱,北京的吃住都不便宜,但我就想让孩子亲眼看看全国最有名的大学,让他自己产生兴趣,心里有个方向,只要能激励他好好学习,花多少钱我心里也高兴。”小睿母子来自甘肃兰州,小睿妈妈告诉记者,小睿刚考上家乡的重点高中。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不少旅行社都通过网页发布“名校游”的线路安排和具体报价,并接受网络预订。暑期的北京,雷雨频现、潮湿闷热,不过这并没能阻挡学子们“朝圣”的步伐。资料显示,以重庆的几家大型旅行社为例,仅中旅、招商、国旅几家每个暑假都能组织6000多名游客。近两年来,重庆市夏令营人数每年都在以50%递增。

  游览走马观花+导游胡言乱语:名校精神无从感受

  北大校园内的一片草地上,儿子枕着父亲的肚皮,睡得正酣;中学生模样的几个孩子在湖边支起了“牌桌”,打得正酣;由远及近的车队轰鸣过后,湖面平静的倒影里突然间人影攒动,小旗挥舞,一派嘈杂……

  北大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表示,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再美的景色也无心欣赏,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游人更无法深入体察。

  不少旅行社在开发“名校游”这条旅游项目前,并没有深入思考过其区别于一般景观旅游所要担负的文化责任,部分导游甚至没做“功课”就仓促上任。“有一些导游的讲解,根本就是‘胡言乱语’。”北京大学2004级中文系学生朱清蓉告诉记者,有一次她从图书馆出来,听到一名导游介绍说:“这是北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地方,有5层。”

  无理念支撑,不成规矩的“游园”方式带来的效果已经背离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初衷,这不仅令校园内的师生们很反感,游客们也抱怨连连。

  北京大学在读本科生小沈对记者抱怨道:“游人在校园内像参观动物一样看我们,还不停地高声议论、喊叫。”在北大的“农园”餐厅前,来自江西的游客李安华先生说:“到北大后,并没有按来之前旅行社说的那样,可以‘与北大学生交谈、聆听到北大教授的演讲’。只是在北大校园匆匆转了一圈,然后在‘农园’这个被导游隆重推介的‘亚洲最大学生餐厅’吃了顿饭,就离开,什么是北大?我孩子还一点没感觉呢。”

  “名校游”缺乏深层次的内涵,已显出其生命力的苍白

  目前国内的“名校游”,缺乏深层次的内涵,已经显示出其苍白的生命力。有学者认为,旅行社必须要与校方做好沟通,达成经营性、知识性等多方面的共识,更加谨慎地设计好旅游线路。同时,参观者的观念也要积极转变,中小学生应当在内心里把“名校游”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

  有旅美学者在媒体上发表观点认为,名校对待游客“宜疏不宜堵”。据他介绍,为了和其他学校竞争生源,美国的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一直开放校园旅游。相比之下,北大等名校过去只要从高分的考生中调档录取就行,用不着费心思吸引学生。然而今年“香港与内地高校竞争生源”的各种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国内名校是否会感受到压力?

  记者近日在北大校园看到,具有一定参观价值的北大校史馆,周末期间大门紧闭。不少游览者来到这里,只能在门口拍照留影便匆匆离开。看来,校方并未因暑期大批游客到来,就为他们提供便利。

  夏学銮教授表示,名校的人文积淀和精神魅力应该让广大年轻学生充分感受,这也是北大决定向年轻学子免费开放的原因。但学校毕竟不是公园和旅游景点,当百年魅力学府的宽阔胸怀遭到商业机构的“野蛮蹂躏”时,不能不说是“一场悲剧”。 (张淼淼 王佳)

  北大限客 小学生及成人团免进

  

名校游

  暑假期间,“高校游”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每日到北大、清华的游客超过2万人。杜刚/摄

  7月23日,记者从北京大学相关部门了解到,北大校园不再对小学生团体旅游开放。北大表示,这一规定是为了“维护北京大学的正常秩序”,而很多准备到北大“感受名校气氛”的小学生和家长们却只好扫兴而归。 >>>点击详细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