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号越来越多 山东部分医院“专家贬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6:22 青岛新闻网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近年来一批批新专家的评出,在济南部分大医院,专家门诊虽然多了,但一些科室的“普通号”却逐渐稀缺起来。医生队伍上级医生多、下级医生少的“倒金字塔”结构,已经让医院管理者感到几分不适。

  专家越评越多,下级医生越来越少,人员结构成了“倒金字塔”。据济南某三甲医院一位外科主任介绍,科里20名医生中,主任医师(正高级职称)7人,副主任医师(副高级

职称)11人,主治医师(中级职称)2人,没有住院医师(初级职称)。而类似情况在省城部分大医院已经普遍存在,医生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至少要占到4/5以上,一些医院科室甚至已经没有主治、住院医师,全都成了专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生),门诊也取消了普通号。

  “职称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中,学历、学位、论文、专著样样都有,惟独没有体现医疗水平的,专家的数量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据省城某三甲医院的一位人事处长介绍,目前医生职称评审主要以科研、论文、成果为依据,有2篇以上核心期刊的论文就有资格申请副高,2篇SCI文章可申请正高,而近年来,医院进的人学历层次较高,多是博士,来了就是主治医师,在科研、论文方面有优势,很快就晋升到专家层面,所以专家的增长比例也就较大,医生晋升制度基本背离了体现“医疗水平”的本义。

  动嘴指挥的专家多,具体干活的下级医生少,使医院正常的人员梯次结构被打破,学术权威性受到挑战。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晋升职称时都要求往上走,可等级别待遇上去了,却又不愿意做基础性工作了,一个科里专家多了,原来由高到低“一、三、五、七”或“二、四、六、十”的医生分级梯次结构被打破,既影响了学术权威的树立,也增加了一些矛盾。一些医院为平衡各专家间的关系,只好硬性将病床分配到人头,采取谁的病人谁负责的方式划片管理。

  医生“倒金字塔”结构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质量。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一些医院“高职低用”、“专家贬值”现象非常普遍。由于下级医生少,即使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也要根据资历情况,轮流从事一些本应由住院医师干的基础医疗工作,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一些医生认为自己已经是专家了,不愿意再干基础的活,一些工作只好由进修医生或研究生代替,给医疗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