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省统计局:上半年山东经济保持又快又好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6:50 青岛新闻网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承接近几年来的良好增势,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供给需求旺盛,市场价格涨势平稳,经济运行环境保持稳定,经济发展支撑条件良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020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8.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995.3亿元,增长18.2%,其中工业增加值5549.4亿元,增长18.7%,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3243.0亿元,增长13.5%。

  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的主要状况

  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734.7亿元,增长5.3%。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形势较好,夏粮有望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目标,小麦单产创历史最好水平,是继2003年以来夏粮连续第四个丰收年。据对小麦生产的抽样调查,全省小麦播种面积5031.8万亩,增长2.3%;单产375.6公斤/亩,增长2.6%;总产量达到1890.0万吨,增长5.0%。多数经济作物、畜牧渔业产量增加。蔬菜产量3322.1万吨,增长8.9%;瓜类产量577.4万吨,增长11.1%;肉类产量364.7万吨,增长4.8%;蛋类产量199.1万吨,减少1.5%;奶类产量108.2万吨,增长10.0%;水产品总产量310.4万吨,增长4.8%。

  二、工业生产销售两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315.8亿元,增速逐月提高,增长25.4%。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分别增长25.7%和25.1%。八成以上重点工业品产量保持增长,产品增幅超过30%的近占1/3。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实现增加值4402.9亿元,增长28.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3.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4.4%,增速比全省平均增速快8.0个百分点。其中私营工业增加值增长45.2%,占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的36.0%,增速居各经济类型之首。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持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79.4亿元,增长29.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1%,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比年初提高1.0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14.3亿元,增长33.7%。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3984.8亿元,增长36.6%。投资资金较为充裕,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5.5%,增幅高于同期投资完成额的增长。其中自筹资金占到位资金总量的74.3%。投资结构逐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8.2%、34.1%和33.4%,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2.9:66.5:30.6。从行业结构看,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力度加大。制造业投资完成3594.3亿元,增长33.5%,占全部规模以上投资的54.3%,其中机械电子工业投资1041.1亿元,增长42.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547.7亿元,增长56.8%。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亿元以上的施工项目3063个,增长16.9%;投资完成额增长20.0%,占全部在建投资项目投资额的38.7%。房地产市场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536.9亿元,增长29.4%。房屋竣工面积增长快于施工面积,销售面积大于竣工面积,其中住宅竣工面积、施工面积分别增长49.3%和31.3%,住宅销售面积比竣工面积多423.1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居各类商品房之首,比重达90.2%,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四、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加快。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3.6亿元,增长速度逐月攀升,达到16.0%。城乡市场兴旺。城镇市场零售额2560.4亿元,增长16.6%;农村市场零售额863.2亿元,增长14.0%。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快速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892.9亿元,增长16.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16.2亿元,增长17.3%。各类商品销售旺盛。从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商品零售看,吃、穿、用类商品销售平稳,增长17.4-23.0%;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住、行、休闲类商品持续热销,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汽车类增长25.4-48.8%;受能源、原料需求上升影响,其中木材、煤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40.1-66.8%。旅游业发展加快。上半年,入境国内旅游总量再创新高。全省共接待入境游客82.8万人次,增长28.2%;入境旅游收入3.6亿美元,增长29.6%。接待国内游客7524万人次,增长20.5%;实现旅游收入521.7亿元,增长25.8%。

  五、外经外贸稳定发展。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435.0亿美元,增长23.4%,增速逐月小幅回落。其中出口259.2亿美元,增长21.4%;进口175.8亿美元,增长26.5%。实现贸易顺差83.4亿美元。利用外资增速加快,上半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7.9亿美元,增长15.3%,为去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增速。

  六、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改善。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61.8亿元,增长37.0%;实现利润1330.7亿元,增长47.8%;实现税金801.4亿元,增长45.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3.7,同比提高28.5点。财税收入稳步增加。上半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96.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6.1%。其中税收收入529.2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6.0%。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5.9元,增长14.3%,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71.4元,增长16.1%,比一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仍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47%;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稳步提高,达34.4%。6月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稳步增加,占各项存款新增额的43.1%,新增额同比增长10.8%。

  七、经济运行环境保持健康态势。宏观调控效果继续显现。今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钢铁、铝、水泥、煤炭、电石、焦化、电力、纺织等八个行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投资增速回落较大。上半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5.8和14.2个百分点。城镇就业人员持续增加。6月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到904.1万人,同比增加105.7万人;新增就业30.4万人,增长13.4%。这是自2004年第三季度以来连续八个季度的持续增加。金融运行平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124.8亿元,比年初新增2255.6亿元,同比多增534.4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4859.4亿元,比年初新增1655.5亿元,同比多增26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多增217.3亿元,中长期贷款多增193.6亿元。财政支出重点突出。全省继续加大对城市维护、抚恤和社会福利等公共领域的投入,对企业挖潜改造、科技、教育的倾斜力度加强。上半年实现地方财政支出699.7亿元,增长26.4%。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7.7亿吨,增长12.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港口货物吞吐量2.3亿吨,增长26.2%,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港口外贸吞吐量占货物吞吐总量的63.6%,增长26.7%。市场价格涨幅平稳。价格总体水平保持稳定,个别品类价格涨势较快。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0.9%,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7%。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升较快的主要是鲜菜、鲜瓜果、水、液化气,分别上升22.8%、43.1%、14.4%和20.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4.2%,其中燃料动力类、有色金属及电线材料类涨幅大,分别上升12.6%和21.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2.2%,其中原油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分别上升40.7%和14.2%,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影响依次为1.3和0.3个百分点。农资价格涨势趋缓,同比上升2.1%。但部分农资价格依然涨势较快,农用机油、农药、钾肥、农用薄膜价格分别上涨11.9%、7.4%、7.4%和6.1%,排灌费、机械作业费分别上涨7.3%和9.6%。企业景气状况继续看好。据二季度对全省3000家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企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综合生产经营状况正常以上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92.6%,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144.8。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逐季增强,达到141.5,高于上季,并对下季度宏观经济走势预期继续看好。

  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部分工业行业盈利减弱。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逐步到位,投资增幅回落较大,直接降低了与投资密切相关的行业产品的需求量,致使前两年高速增长的能源、原材料等行业的增速出现减缓迹象,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如上半年,煤炭采选业实现利润由上年同期的增长70.7%转为增长21.5%;石油炼焦加工业实现利润由上年同期的增长4.3%转为下降49.2%;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实现利润由上年同期的增长74.3%转为增长33.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由上年同期的增长52.6%转为增长23.1%。这势必会减弱资源型支柱行业对工业乃至全省经济的支撑力。

  2、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是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近年来,减免农业税,实行种粮、购买良种和购置大型农机的直接补贴、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等各种惠农政策,切实保护了农民利益,农民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这些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增收效应会逐步减弱。二是农民增收受到粮价下跌和农资上涨的双重约束。一方面,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农资及涉农服务价格过高制约农民增收。其中,种子、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3.8%,农业生产服务费分别升4.7%。这势必加大农民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增收效果。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对增收的支撑作用减弱。今年以来,粮食生产价格延续了上年4月以来的下降趋势,上半年同比下降4.1%。其中小麦价格同比下降5.0%,玉米价格下降3.6%。农产品价格拉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减弱。三是劳务输出难度加大。受市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以及农村劳动力技能落后、年龄结构性缺陷的不利影响,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较大突破,减弱了对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

  3、服务业投资力度趋减。从全省历年服务业投资看,服务业投资一直比重偏低、增长缓慢。服务业投资比重只是在1998年首次超过二产,随后比重逐年下降,"十五"前四年的比重比二产低6.5个百分点,2005年低29.1个百分点。这是影响服务业近年来发展滞缓的重要因素。年初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长很快,达42.3%,但随后增幅逐月回落,上半年降至33.4%,较年初回落8.9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全省和工业投资分别多6.6和5.2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服务业投资比重同比也略有降低。

  4、外贸进出口增势减缓。今年以来,全省进出口累计增幅逐月降低,上半年增幅比年初降低10.0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增多,国外对中国商品采取的以反倾销为主的贸易救济措施越来越多的影响。欧盟、美国对纺织品出口实行许可数量增幅限制,山东在协议中涉及的纺织品不占优势,没有取得较高的配额基数,对纺织品的出口影响较大。另外,今年农产品出口将遭遇更多的贸易壁垒。主要出口目的地欧盟、日本、韩国都将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其中日本自5月29日起已实施"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在更广的范围内,对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进行检测和管理,抬高进口农产品的门槛。山东对日农产品出口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40%,此项制度的实施对本省农产品出口构成较大威胁。今年以来,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出口增幅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纺织服装与农产品出口近占全省出口的30%,其增速低于全省平均的部分将侵蚀一定的出口增量。

  下半年经济走势和对策建议

  当前,为继续保持山东经济又快又好的良好发展势头,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投资调控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把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加快本省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政策,严格土地管理程序,规范土地预审管理,控制用地节奏。另一方面,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管理的分类指导,优先保证重点项目、薄弱环节项目、改造升级项目用地,主要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和改善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开工项目,搞好行业结构调整。当前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未来一个时期第二产业仍将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应是今后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繁荣发展服务业,多上一些服务业大型项目,不断壮大规模,通过加快发展,提高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使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更加协调。

  2、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历史性任务,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确保社会发展的重心向农村倾斜,经济发展的重心向农业倾斜,利益分配的重心向农民倾斜,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机制。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按照存量优化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继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推动农村扶贫开发,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村庄建设和村容整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村产业支撑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实施多元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工作,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服务指导,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大力优化调整工业结构,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能源、原材料和资金等主要生产要素对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的抑制作用在逐步增大。因此,要积极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按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来谋划和促进发展,把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增强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重复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继续盘活固有资源,合理使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开采回采率;鼓励企业广泛开展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兴办循环利用资源产业;坚持不懈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对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的环保力度。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当今外经贸发展愈来愈多地面临着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挑战的情况下,既要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加大新兴市场开发力度,又要充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积极应对并妥善处理国际贸易争端,减少贸易摩擦,创造一个和谐的贸易环境。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对外经济的综合持续能力,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大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研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培育自主品牌,进一步延长特色产业链,禁止和限制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增值率低及易引起贸易摩擦、海关无法实行保税监管的"低端产品"加工贸易项目,提高出口产品的加工增值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要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抓住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国际技术贸易转移的机遇,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研发领域,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省内产业升级,以增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各级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到国外发展,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建立多元、稳定的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实现跨国经营,带动对外经贸的持续发展。(省统计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