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展文化事业 构建和谐津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7:26 红网

  发展文化事业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2002年来,我们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打造文化名城、构建和谐津市”的目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市近几年经济增长水平超过历史任何时期,还荣获了“省文明城市”、“省平安县市”等20多项荣誉称号。

  一、实行双管齐下,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一是政府主导投入。2002年来,我们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先后筹资1亿多元,整修了群艺馆和红旗影剧院、人民电影院、图书馆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新修了广电艺术中心大楼,新建了江南明珠、九澧、皇姑山3个大型休闲广场、城隍庙与金城银座2个商业步行街,扩建了澹津、后湖、皇姑山3个公园。其中市图书馆在全省县市中率先荣获省二级图书馆称号;津市电视台实现全市覆盖,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中国津市门户网站”为全省第一个县级政府网站;澹津、后湖、皇姑山森林3个公园,其规模和独具匠心的设计在全省县级市中堪称一流。乡镇按照有1所党校、1个宣传长廊、1个文化活动中心、1个有线广播网络和1个有线电视网络“五个一”的要求,全市7个乡镇都做到了有1所党校、10个以上的宣传专栏、2个以上的文化活动中心、1个有线广播网络和1个有线电视网络,而且兴建了一批图书室、文化娱乐室等设施。市委采取建整扶贫、新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形式,在71个村全部建立了农村远程教育网,为50多个贫困村建设了党员活动室,配置了音响、彩电、影碟机等设备,解决了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二是引导社会投入。近年来,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发展文化事业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推动了经营性文化的健康发展,一批影院、卡拉OK厅、电游网吧、游泳池、图书借阅室等民营性文化设施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公益性和民营性文化设施共同发展、交响辉映的局面。据统计,目前全市有民营性文化设施1200多家。文化设施的改善和增多,满足了群众文化需要,促进了活动的开展,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营造良好氛围,推进文艺活动开展。

  一是壮大文化队伍。近年来,我们通过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相继成立了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京剧协会、文艺家与企业家联谊会等近20个文艺协会组织,城乡居民自筹资金组建了太极拳队、腰鼓队、诗词书画协会、交谊舞协会等群众性活动团体100多个,共发展吸收会员6000多人。同时,我们对各协会实行严格管理,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下达活动与创作任务,实行统一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各种协会定期不定期开展活动,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二是创新活动形式。近年来,我们将活动内容由过去单一的全市性文艺调演和主题文化活动向单项专业的声乐、舞蹈、美术、企业形象展示等活动拓展,内容得到充实,表现领域更加宽广。工作重点开始向基层转移,活动逐步由过去文艺单位包揽承办向部门、街道、居委会承办过渡,特别是市内外一些单位主动赞助文化活动,为活动提供了经费保障。仅2005年,就有30多家单位参与支持文艺活动,累计为活动赞助18万多元,使文化活动嵌入了色彩斑斓的现代气息,让人耳目一新。已连续举办两年的“欢乐广场”文化活动,从2004年起改由社区具体承办,使参与活动的人员由过去局限于机关干部向整个社会和广大市民开放,为文化活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三是办好文化活动。近年来,我们强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注重把文化活动做大唱响。2002年来,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3次,举办各类中小型文化活动百余次,参与活动人数达8000人次,吸引观众10万多人次。其中每年举办一次的春节文艺晚会声势浩大、群众反响好。2004年创办的“欢乐津城”广场文艺活动已连续举办5场,每次吸引2000多名群众观看。特别是广场文艺活动“欢乐津城”津市超女选拔赛,来自湘西北的300多位群众参加了选拔,有1万多名群众观看了演出。2004年,组织的先进性教育巡回演出、全国税法宣传等活动,既振奋了人心,凝聚了人气,也提高了群众素质。

  三、强化精品意识,促进文学艺术繁荣。

   一是健全激励机制。我们高度重视文艺创作工作,成立了“文艺创作奖励基金”,健全了文艺界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奖励制度,每年市委主要领导都主持召开新春座谈会,对有突出贡献的文艺界人士给予重奖,还为从事文艺工作30年的作者颁发“德艺双馨”荣誉证书,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二是繁荣文艺创作。近年来,我们注重强化精品意识,全市文艺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小说、诗歌、散文等创作来势喜人。据统计,2002年来,全市在常德市以上发表、展出、表演的各类文艺作品达600多件。涌现出了《孟姜女》、《较量》、《苇叶青青》、《兰津芳韵》等文学精品力作20多部,歌舞《孟姜女》、丝弦《中秋之夜》、相声《戒酒》、说鼓《一个女儿三个妈》等作品120多件。其中获国家级奖18件,省级奖52件,充分展示了我市文艺创作的实力和成果,确立了津市文艺创作在湘西北的重要地位。

  四、培植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事业活力。

   一是夯实产业基础。我们加大了孟姜女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省级风景名胜保护区嘉山孟姜女的规划实施进一步加快;对文物资源的保护进一步加强,开发了虎爪山旧石器遗址、华阳王族墓地等文物保护景点;古大同和皇姑山2个森林公园的开发也初具规模,投资1000万元的文体公园项目已经启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效载体。二是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来,我们注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特别是互联网等一些新兴文化产业的引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市民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目前,全市有大大小小的文化经营网点400多家,总产值突破50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年创利税400多万元,年均增幅达18%以上。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既提高了津市的知名度,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津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系津市市委副书记)

稿源:红网 作者:戴作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