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数字武林”后的公信力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20:00 光明网
邓海建

  针对此前媒体报道“六成毕业生面临失业”的说法,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该说法有误,会给大学生就业制造人为障碍。根据指导中心对有关省市的抽样统计显示,毕业生离校后,已有六成以上毕业生以各种方式实现就业。(8月4日新京报)

  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两个都近乎权威的数据,竟是天壤之别:联想之前共青团中

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举办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统计数字的武林还真是诡异。从商品房闲置率,到人均住房面积、再到消费指数等等,市场对信息的依赖使得数字信息的异化和寻租成了公开的秘密,理论上说,政府部门有及时、准确披露公共信息的义务,向老百姓提供与其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信息,以权衡老百姓基于个体能力上的信息不对等困境,但问题是:一堆打架的信息似乎比没有信息的状态更坏——它不仅消弭了权威数字的公信力,更乐观或悲观地传递着错误信息、递减着错误决策的机会成本。

  就“六成毕业生到底在就业的阵营还是在失业的困境”这个问题,我宁可倾向于之前悲观的论定,原因有二:一者因为就“与教育部门利益瓜葛”而言,之前的数据比教育部自家说法要更少利益关联、更居中超脱,而独立性是保证包括数据信息发布在内的行政行为的权威、客观性的前提,利益话语权下的“垄断数据”早已过气;二者是“已有六成以上毕业生以各种方式实现就业”这个说法比较含混,在缺乏程序正义的前提下,注水就业率里“与学校旁小店签的就业协议”等荒唐现实算不算在“各种方式”里了呢?缺乏逻辑过程的反驳多少是无力的。

  社会心理学家告诫说:流言的强度等于事情的重要性乘以情况的模糊程度。我们无法推定“六成就业”或者“六成失业”究竟谁是李逵哪个是李鬼,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两个截然对立的数据里肯定有一个在撒谎,而谎言必然滋生更多流言。在一系列“数字武林”后的公信力游戏里,似乎有更深刻的寓意:那些“打”得热火朝天的权威数据中,似乎以房地产、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架”最为惨烈,“统计口径”这块遮羞布已然被用得漏洞百出,更深层的原因,怕还是这些部门的数据结论有着革命性、生死性、成败性的利益关联——“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数据”;语出多门的数据屡屡打架的背后,还与计划传统下的“数字政绩观”之流弊大有渊源,加上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健全、阳光统计尚无制度保障,信息的发布缺乏审慎的规范,偏偏刚性监管又缺席,反正是数字和符号的组合,谁都可以说,多贴点金也没有“长长鼻子”的危险……

  思想家卡尔·波普曾说:“人们需要的与其说是好的人,还不如说是好的制度。”若要纠偏“数字武林”后的公信力游戏,我想,也应该是——先有健康的制度,才有干净的数值吧。只是,当职能部门为数据面红耳赤的时候,有多少人还真正在意或者惦记那几百万正在酷暑中“通过各种方式”仍在拼命找工作的大学生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