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崔天凯在中美全球事务论坛第二次会议开幕式致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23:52 中国新闻网

  

崔天凯在中美全球事务论坛第二次会议开幕式致辞

  中美全球事务论坛第二次会议今天在北京钓鱼台开幕(中国外交部网站 图)

  中美全球事务论坛第二次会议开幕 讨论六个议题

  中新网8月9日电中美全球事务论坛第二次会议今天在北京钓鱼台开幕。中美双方将就能源安全与清洁能源、公共卫生、人道主义援助、打击贩卖人口、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发展合作等六个议题进行讨论。会议由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崔天凯和美国副国务卿葆拉•多布里扬斯基共同主持。中国外交部网站刊出了崔天凯在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

  尊敬的多布里扬斯基副国务卿、同事们:

  我很高兴在北京与多布里扬斯基副国务卿共同主持召开“中美全球事务论坛”第二次会议。我欢迎美国代表团成员来华出席这次会议。

  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显着特征。我们必须用全球视角来审视周围的一切,更加注重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是当今时代发展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全球化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使一些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贫富差距加大,恐怖主义猖獗,环境持续恶化,大规模疫病肆虐,人道主义危机频发。这些传统与非传统挑战跨越国界,事关经济、社会、卫生和安全等各个领域,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威胁着人类共同的未来。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协调与合作。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双方在应对上述挑战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战略利益,也肩负着重大共同责任。中美两国就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公共卫生及人道主义援助等全球事务开展对话,推动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世界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期间,与布什总统就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了新的重要共识。两国元首一致认为,中美两国不仅互为重要利益攸关方,更为建设性的合作伙伴。他们商定加强中美战略对话,加强在重要的双边和国际问题上的磋商与协调。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确立了重要指南。两国领导人在不久前举行的八国峰会期间会晤,再次确认了上述共识。

  “中美全球事务论坛”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去年,中美双方在华盛顿共同发起了论坛首次会议。中方认为,两国加强磋商与对话,不仅有助于充实和深化两国建设性伙伴关系,也有助于推动一些重要而紧迫的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我们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精神开展对话;本着开放包容、扩大共识、求同存异的原则正确处理分歧;采取循序渐进、灵活务实、先易后难的方式逐步推动务实合作。

  今天我们的会议将主要围绕能源安全与清洁能源、公共卫生、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人道主义援助、打击贩卖人口和国际发展合作等六个议题展开讨论。这些议题都是当前国际发展合作中面临的紧迫的全球性问题。如果中美双方能就上述问题达成一些共识,提出有益的思路和举措,将对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对全球能源安全体系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中美双方应加强合作,落实不久前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为缓解全球能源安全角势作出应有贡献。

  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美双方可在加强传染病监测、促进科技研发和交流、提高治疗和防控药物可及性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为全球疫病防控合作作出有益贡献。

  在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中美双方可以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全球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事业。

  在人道主义援助领域,希望中美双方深入探讨同联合国系统加强合作,提高全球应对人道主义危机能力的办法,并就两国开展合作的具体模式达成新的共识,推动合作走向务实、深入。

  在打击贩卖人口领域,中美双方可开展区域、次区域合作,并继续探讨加强执法合作的具体模式。

  在国际发展合作方面,双方可就消除贫困、发展援助、发展筹资、提高援助效率和效果以及联合国经社发展改革等深入交换意见,为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

  我希望双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上述各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并取得实质性成果,推动中美全球事务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全球事务论坛一定会越办越好,为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为国际发展合作作出贡献。我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