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京津合作互补拉动北方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01:17 新京报

  京津两市互补型一体化发展,将会实现资源在较大区域范围的合理配置,减少产业发展上的重复建设,并有效地带动整个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京津之间的经济关系与地位常为人们所争议,在以往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中表现最为突出。日前,国务院批准了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加上以前批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可以说廓清了两个城市的发展方向。

  我以为,两个城市的定位都很科学与清晰,但需要加以深刻理解。至少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把握:一是定位天津为北方经济中心,并不意味着要降低北京的经济地位。如果仅就字面意思理解,天津城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而北京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似乎北京城市的经济职能没有得到表现。但这样的望文生义没有必要,因为北京的城市定位中带有“国际城市”的涵义。

  比较一下世界各国的国际城市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国际城市不可能没有经济基础支持,国际城市是国际之间人流、物流、资本流的枢纽,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是跨越国界的。因而,以我的粗浅理解,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的定位并非不重视发挥北京的经济功能,“国际城市”的定位,就是要求北京按更高的标准确立城市的发展方向。

  二是北京无北方经济中心地位,但是有经济进一步扩张的职能。天津确立了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主要是从未来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加以延伸的。现代制造业对市场与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天津依托港口基础,可以进口资源、发展加工贸易和扩大对外出口,适合于各类制造业发展,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条相对较长,可以在环渤海甚至更大范围发挥产业扩散与带动作用。

  北京市过去承载了过多的经济职能,资源、环境、交通等都不堪重负,且北京又不像天津那样有空旷土地与大港的支持。因而,由天津在一些制造业尤其是重型制造业方面组织北方的经济关系,对北京应该是一种解脱,也符合北京建设国家首都、文化名城与宜居城市的要求。但是,无论是从国际城市还是从国家首都的角度看,北京都有进一步发展经济的现实要求。

  避开重型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种种不经济,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轻型无污染类产业(如旅游、金融等)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张,符合扬长避短的经济原则。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既是北京市的比较优势所在,也与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性质与定位相一致。

  三是京津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与分工以实现双赢。

  带动环渤海乃至整个北方的经济发展,不仅是天津一个城市的责任,也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国际城市的职责,这需要充分发挥京津两个城市的不同作用。未来天津应该更多地关注制造业的发展,以滨海新区的改革开放为起点,建立起大规模高水平的制造业平台;而北京应该充分利用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旅游、文化、创意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领域引领潮流,并对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援。通过两个城市的差异化错位发展,可以更好地实现产业分工与合作。

  无疑,京津两市互补型一体化发展,将会实现资源在较大区域范围的合理配置,减少产业发展上的重复建设,并有效地带动整个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此为基础展开的产业联系、空间布局和经济扩张,应该使环渤海乃至北方地区的经济更有效率,也符合国家在京津两个城市定位方面的苦心与期待。

  □周民良(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