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05:31 深圳商报

  国务院日前批复天津市未来15年城市总体规划

  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

  【据新华社天津8月9日电】(记者刘刚张涛薛飞)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日前国务院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作出批复。在未来15年时间里,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的天津市,要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这是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张峻屹在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

  有关人士认为,从1999年国家确定天津要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到现在宣布要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城市定位提升。

  张峻屹认为:“两次城市总体规划对天津城市定位的表述,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差别,但是变化很大,‘含金量’很高。”

  “继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后,国家首次明确天津要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卢卫说,从区域经济发展看,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分别有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巨大带动作用的上海、深圳和广州等经济中心城市,中国北方地区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经济中心城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而目前天津已具备这样的基础和条件。

  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的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后,新一轮开发建设开始强势启动。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项目落户此地、百万吨乙烯工程已破土动工。

  天津还拥有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和进出口货值最大的海关。2005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超过800亿美元,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4亿吨,其中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市的货物占70%以上;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来自“三北”地区的占60%以上。

  南开大学教授周立群说,目前国家对天津成为北方经济中心还有两大政策支持:一是在整个产业布局上作出了有力调整;二是天津滨海新区拥有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

  但有关专家同时提醒,天津要建设“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要担当振兴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必须进一步协调区域发展规划,特别是加强与北京在城市功能上优势互补。

  此次国务院批复明确指出,天津市的规划建设要“提高为首都、环渤海以及北方地区服务的功能”。

  “北京和天津是协调发展的关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表示,京津两市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天津滨海新区拥有港口、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而北京的优势是科技力量强。

  在此前已获得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进一步明确“北京是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市场反应

  受利好消息推动

  天津板块昨日再度走强

  深圳商报记者袁媛

  【本报讯】受国务院批复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利好消息刺激,天津板块昨日再度雄起,一度成为盘中的反弹先锋。G津滨、G滨能、G天津港等个股都大幅高开(上图)。其中,G津滨上涨7.73%、G滨能上涨6.49%、G天津港涨幅为4.16%,纷纷跻身涨幅榜前列。

  据报道,前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可谓确定了天津的发展地位,未来15年,天津市将逐步承担起北方经济中心的重任。

  前期,天津板块也曾借助于滨海开发概念受到各类资金的追捧,在上半年走出一波惹人注目的滨海新区概念行情。尤其是南方基金对G滨能等诸多滨海新区个股重仓持有。而随着天津市总体规划的出台,这些基金自然会发动一轮滨海新区概念股的反弹行情。而在不少机构下半年的投资策略报告中,滨海新区开发都占有一席之地。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天津板块的估值偏高,不过政策优势潜力大,溢出效应应放眼量,随着滨海新区开发的推进,该板块值得长期关注。

  相关链接

  天津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天津市长戴相龙说,“把滨海新区作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寄予厚望,同时也把滨海新区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交给了天津。”

  从滨海新区规划建设展馆巨大的沙盘上,可以看到,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背靠京津,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是我国北方大陆桥的重要出海口和京津冀都市圈的海上门户。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北方经济密集度和投资强度最高、交通网络最发达的地区,未来将形成北京—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轴,成为京津冀的经济核心区。沿这一发展轴,单程时限30分钟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等快速通道正在施工,京津拥有共同的出海口,互动与联系更加紧密。

  以天津为中心画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圆,所涵盖区域包括中国东北和华北、日本、韩国、俄罗斯的远东部分,都属于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前沿。去年天津口岸进出口货值819.3亿美元,跃为全国口岸四强之一;今年上半年达到463.69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北京出口总值的42%,河北的59%,山西的50%,内蒙古的38%,都是从天津口岸运往世界各地的。

  专家观点

  深圳专家认为,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后

  天津将与深圳形成良性互动

  深圳商报记者袁磊

  “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再次表明,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多中心发展时代。天津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对深圳而言良性互动大于竞争。”获悉国务院批复天津总体规划后,深圳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一个城市要想在区域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定位上必须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深圳和天津更应该在制度创新方面做出表率。

  中心城市应区分功能定位

  “把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是一个很理性的选择。”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教授表示,天津在历史上就曾承担着北方经济中心的重任。这次国务院将北京定位为政治文化中心,让天津承担起北方经济中心的职能,既可以区分两个城市承担的功能,又能使天津的既有优势得以发挥。深圳同样处于一个中心城市集中的区域,与广州、香港两地临近。珠三角地区如何更好地区分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京津分工”可以作为一个好的借鉴。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郭万达博士认为,新的经济中心城市不断冒出,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中国的经济总量来看,没有哪个城市可以对全国起到辐射作用。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多中心、中心圈的发展时代,每个中心城市,都是区域经济上的一个“节点”,大家联合起来才能带动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间良性互动增加

  “此次天津定位给深圳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郭万达告诉记者,在天津的定位中,物流中心、制造业中心都具有很好的基础,也是天津的特有优势,但研发中心和金融中心则对其他城市有所依赖。事实上,任何城市的定位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城市都应该找到自己的长处,确定合适的功能,这样才能在区域竞争与合作中取长补短。对深圳来说,应继续发挥在高科技、物流、金融等方面的基础优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间的竞争和互动毫无疑问会增加。但乐正对此非常乐观:“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与深圳之间的竞争和互动在所难免,但这种挑战和机会都是良性的。”他认为,深圳与天津同属滨海港口城市,在工业基础等方面也有不少类似之处,天津下一步的发展走向,将会给深圳很多有益的启迪。

  两地更应发挥制度创新优势

  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被称为改革发展的“新三驾马车”,这表达了大家对这三个区域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起到带动作用的期盼。郭万达认为,正因为如此,这三个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该在制度创新、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有所突破。

  专家指出,虽然深圳已经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但其经济特区试验田的独特地位没有变,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历史使命没有变。现在深圳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过渡到平稳增长阶段,经济增长模式从注重速度向注重效益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圳面临的挑战更多,但其自身的优势和方向也更加明确。不管是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还是全国范围内的制度创新,深圳都将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务院批复选摘

  ■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严格控制人口和用地规模。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2020年,天津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350万人左右;其中,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控制在630万人左右。2020年,天津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以内;其中,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控制在580平方公里以内。

  ■坚持区域统筹与城乡统筹发展。天津市的规划建设要注意与京津冀地区发展规划的协调,加强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特别要注意加强与北京市的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提高为首都、环渤海以及北方地区服务的功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