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户变农商 当“执照农民”真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05:41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城乡一体化成都工商服务新农村建设之九·锦江篇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也要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改变。近年来,锦江工

商局在党委、政府和上级工商部门的领导下,突出三圣乡地处成都近郊农村的区位优势,立足工商职能,通过培育农村市场主体,扶持产业龙头企业,降低创业门槛,解决农民就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力促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让以花卉产业、生态农业、旅游产业为特色的“五朵金花”姹紫嫣红、芬芳四溢。

  实例

  600农户家中当上“执照农民”

  “我们今天终于过上了好日子,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买菜不愁,吃饭不愁……一切都不愁。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谈到现在的生活状况,已经70高龄的李荣华大爷的心情比夏日的天空还要晴朗。

  李大爷是锦江区三圣乡驸马村3组的村民,全家5口人,只有不到两亩的土地,过去一年的收入仅仅3000元,家里人靠卖菜、卖花、打工挣钱维持生计。而今随着锦江区对“江家菜地”的打造,锦江工商局帮助李大爷利用自己的宅基地当起了“执照农民”,在家里开了个农家乐,足不出户当起了“老板”。去年10月至今,营业额约6万元,纯利润约2.5万元。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回忆起创业初期,李大爷不禁竖起大拇指,感激地说:刚准备经营农家乐时苦于没有资金、不懂经营。工商局的同志知道后,上门为我们讲解相关的经营知识和政策法规,帮助办理相关证照,还赠送了桌椅、遮阳伞等价值近3000元的经营用品。我们今天的致富离不开政府的关怀和工商局同志的帮助。

  红砂村二组村民曾华美,全家四口人,2003年以前,以种植花卉和蔬菜为主,年收入4000元。2003年10月,曾华美投入2000元,把自家农房按照川西民居风格进行了改造,取名“曾家花园”,开始从事农家乐经营,年收入一下子达到六七万元。

  红砂村农民邓燕大姐,2000年失地后一直没能找到工作。2003年,成都维生花卉园艺有限公司落户锦江区,在锦江工商局的动员和组织下,该公司一次性招聘失地农民40名,并对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邓大姐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在维生公司一干就是3年的邓大姐说,“以前年收入才两三千元,现在我在维生公司,一个月挣五六百,一年就有七八千,而且靠技术吃饭,工作轻松,命运完全改变了……”

  举措

  促进农民就地市场化

  鼓励创业,创新注册工作——放宽市场准入,减少投资限制,制定了扶持农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14条措施,支持创业,支持发展乡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和帮助幸福梅林、红砂村餐饮服务业依法办理登记,合法经营。目前,通过“家庭创业”的方式在“五朵金花”成功运作,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持照经营的农民已达600余户。在三圣乡,除了部分农户变成了“农商”,还有大批的农民成为了土地出租业主或农业产业工人,促进了农民向新型社区居民的根本转变,而且在转变中增加了收入,获得了实惠。

  高效便民,改进工作方式——变被动准入为主动服务。登记便农,流动办照送上门。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办照工作,为失地农民经商办企业和营利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工商注册登记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先后向辖区内经营户赠送大量工商法规书籍,加强守法经营的形成。工商部门专门成立了拥有“五个人、一台车”的一支流动服务队,带上台账,每日巡回在各村的田间地头,随时随地进行法律宣传,为农户提供政策咨询、办理登记手续。同时,还建立了对农民个体户的联系制度,引导本地具有一定花卉种植规模的农户进行登记注册。目前,锦江工商局已为300家私营企业和6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

  扶强扶优,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股份化合作”的道路,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支持涉农企业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增强了现代农业的竞争力,也拓宽了农民的致富路。

  突出特色,培育发展农家乐——在农家乐创业之初,积极介入,普遍将其纳入工商登记和监管,并向有关部门建议将农家乐发展纳入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机制,促进了农家乐的有序发展和规范管理。目前,“五朵金花”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农业观光旅游景区,3年共接待游客791万人次,创收2.1亿元。

  献岗培训,帮助农民就业——按照市工商局“城乡一体、工商助力”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锦江工商局积极落实再就业帮农的措施,发动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和企业有重点地开展再就业帮农工作,广泛开展向失地农民赠送就业岗位活动。2年来,有50家私营企业和160多个个体工商户为失地农民提供岗位,并利用招聘会等多种形式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先后总共安置失地农民1500多人。该局还积极组织失地农民开展就业培训,除提供免费素质培训、法规培训外,还邀请专家讲授生产加工、服装设计、公关礼仪、微机应用等方面的技能知识,先后组织培训11期,参训人员达1000余人,为失地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商标助农,提升品牌价值——围绕“立足一个资源、围绕一个产业链条、抓好一个商标注册、带动一批特色品牌”的商标助农思路,锦江工商局积极营造品牌致富的浓厚氛围,引导公司、农户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促销售,以品牌促增收,以品牌促发展。将商标注册领域向本地土特产和特色产业、服务行业延伸,帮助指导10家企业分别申请注册了“幸福梅林”、“红砂村花乡农居”、“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等40余个商标,为“五朵金花”提升内在品质,走出国门,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乐洪海 陈蓉 刘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