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城市化与城市预警系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06:00 光明网
汪永晨(北京学者)

  北京机场高速路封闭三个小时,拥堵15公里,这几天成了众多媒体热谈的话题。北京市交管局的一名官员称,受暴雨影响,近日北京车速零至十公里的道路达一百一十七条,是平时的三倍,路况指数达四级,接近大面积瘫痪的五级。有一天,从下午4点至晚上6点的两小时内,“122”接事故报警318起,拥堵报警127起。

  北京人都不会忘记2003年11月的那场冰雪。那以后,城市的预警系统就遭到过人们

的质疑。2004年夏天,北京也曾经历过一次暴雨后的积水淹没轿车车顶的惨状。那时就有人提出,气象中心已经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但似乎整个城市还是处在一种猝不及防的状态中,为什么?两年后的今天,暴雨引起的北京交通瘫痪依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困扰着人们,以致赶飞机的人们要自拉箱子跑步冲向候机楼。

  也是两年前,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城市建得比较脆弱,没有建立起和城市规模、城市的经济总量相适应的减灾防灾的系统,我们还按照县城或者是较小规模的城市来配备相应的减灾防灾的措施。比如说暴雨和大风,可能气象部门做出预报,但是他们有什么办法把及时的预警信号更迅速普遍地传达给社会成员、城市居民?我们整个社会系统没有结合成和城市的规模相适应的一个整体系统。两年来,陈淮说的问题早就成为社会的共识,可问题似乎愈加严重了。

  谁都知道成长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大风、大雨给一个城市造成灾害,不仅中国有,欧美发达国家一样。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市,地面上建设得很漂亮,地下管道却是今天挖了明天再挖。1980年我国城镇居民1.9亿人,现在多少?超过5亿人,有3亿多人在过去20余年中搬到城市里住。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地下水系统建设跟上了吗?

  记得2004年夏天,北京下大雨,交通瘫痪后,有专家就在电视节目里说:立交桥下积水实际问题并不是北京的下水道不够粗,而是流到管子里的下水口不够多,而且设计得不合理,让水没有办法在路面两边就逐步排到下水道里,结果形成了地表径流。这在技术上是不难解决的。但是一个细节你没解决,平常看不出来,关键时候就会很严重地影响整个系统运行。这几天,北京的大雨封闭了首都机场的高速路,问题又是出在迎宾桥的桥下积水。

  桥存在缺陷很正常,谁也不能设计得完全合理,纽约摩天大楼不知道被飞机撞了会烧毁,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着火才知道防火系统远远不完善。但问题在于发现了不及时完善,而这个缺陷比设计本身的缺陷还可怕。

  老话说得好,吃亏要长记性。我们的市政出了问题后,是不是举一反三了?这次风刮倒了广告牌,下次树会不会倒,窗户会不会掉下来?两年前出的问题还在出,五年前犯的错误今天还在犯,就是这个城市建设出了问题。

  国务院1月8日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中明确提出了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五条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暴雨暂时阻塞一座城市的排水系统和道路,暂时给城市管理带来混乱,其实并不像很多危机事件那样突发性很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关部门如果能够正视暴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脚踏实地的为老百姓、为城市真正建立起能够应对包括雨、雪、风、沙、雾、旱、涝,以及人类破坏等在内的现代化的防灾和减灾预警应急系统,今天首都机场的旅客拉着行李追飞机的事,还会发生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