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且看贪官的"处女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09:03 东方网

  据今年第七期的《清风苑》报道,2006年6月1日,安徽省宣城市市委原副书记杨枫涉嫌受贿一案,在巢湖市中级人民开庭审理。早在1994年,杨枫任气象局长时就掘到了他腐败生涯的第一桶金,他收一位包工头的2万元。据他事后回忆当时“又惊又喜”:“第一次收受钱财,惊的是一旦出事,一生就完了,喜的是钱来的太容易!”

  “腐败如此美丽,没有理由不去试一试。”一个贪官,可能因为贪污受贿的笔数太

多,时间跨度太长、涉及面较广等复杂性因素,大量财产来源不明,记不清“娘家”是谁,但他不会忘记自己搞腐败的“处女作”。尽管随着东窗事发,他们会对这篇“开山之作”尤为痛心疾首,悔不当初,但事实上,他们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恰恰是这篇“处女作”完成之初和完成之后的某种“自信”误导了利令智昏的官员,使他们从偶尔一露的“随笔”到见于报章的“短文”,再到“中篇”、“长篇”,最终渐成“财思”如滚滚潮涌、日见一篇的“博客”了!

  “处女作”的第一笔,是贪官洋洋洒洒“腐败文章”的奠基之作。刚刚开始掌权的官员常常要面临一席酒宴,一次旅游,一件物品,一叠人民币的物质诱惑,他们在忏悔中总是说“这些都是形成蜕变的思想压力和物质压力”,思想的大堤何以垮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易?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随着个人地位的变化,权力的膨胀,在当时发热的头脑里,那些肮脏的“第一笔”已经完全忽略不计了。

  贪官对“处女作”的惊恐淡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漏洞的存在。我们常常在追溯贪官第一次“处女之作”时作许多假设,诉求于监督制度的覆盖面和控制力。那么,第一次的“亡羊”,我们到底“补牢”了没有?朱元璋执政不久,发生了一起重大贪污案,户部侍郎郭桓大肆侵吞钱粮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等,牵连到12个朝廷高官、6个部的大小官员和许多大地主。朱元璋大为震惊,同案统统斩首示众。由“亡羊”想到“补牢”,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下令在钱粮登记时,把汉字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这样一来,果然杜绝了很多官员的“贪念”,有效堵住了财务管理中的漏洞,这种采用大写记账法一直沿用至今。封建统治阶级用制度来约束官员的腐败,从而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官员监督机制。对于今天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惩防体系,有着现实意义,所有制度的目标不仅要让官员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而且要让他们没法贪、贪必捉。

  纵观反腐倡廉的若干制度和办法,不少属于官员自律方面的规定,但是透过诸多官员由廉到贪,由小贪到巨贪的腐败案件,不难看出,对腐败现象和行为,仅靠个人意志的自我约束,很难达到有效控制的效果。要让官员在贪污腐败上难以写出“处女之作”,必须依靠严格的纪律制度和各种形式的监督。将官员的侥幸心理扼杀于最初的“一闪念”,应该成为在反腐倡廉中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充分运用科学制度监督权力运作每一个环节的第一目的。


作者:梁江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