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方便之门”为谁而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0:02 正义网

  8月9日,三则关于公厕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一是《石狮日报》报道,最近,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区出现了一些“品位公厕”,“打扮”得非常漂亮;二是《黑龙江日报》报道,北京中关村广场的一个厕所,据说价值80多万元,门口的使用说明是用英文、法文等写成的,不懂外语的人不会使用;三是《半岛都市报》报道,山东青岛市文明办、爱卫办、城管办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在突击检查时发现,9个地方的14个公厕只有两个没有异味。

  直接引起笔者思考的,是青岛有关部门突击检查公厕的动机——“以确保啤酒节、国际帆船赛期间市民、国内外游客在青能获得安全舒适的生活、度假环境。”笔者很佩服,联合检查组居然没有把“市民”给忘掉;但笔者同时又很疑惑,市民的“方便”问题,为什么需要“啤酒节、国际帆船赛期间”这个前提条件来“确保”呢?

  显而易见,市民只不过沾了游客的光,在某一特定时期享受“游客待遇”罢了。那么,我们就应该反问一句,在“方便”的问题上,游客为什么不能与“市民待遇”接轨?换言之,政府部门为什么要为游客营造“超市民待遇”呢?

  西湖景区设“品位公厕”,中关村广场建“外文公厕”,节庆前营造“无味公厕”,这反映出,有关部门的“方便之门”,是择地、择人、择时而“开放”的。政府部门的工作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到一个地方,就应该是为辖区群众服务,可是,我们往往看到,事实上,辖区群众的利益并不优先,常常反过来排到最末的位置,官员也反复让群众“理解”,要顾“大局”。

  公厕的“游客待遇”,与招商引资给予外来资本的种种“超市民待遇”一样,集中反映了一个现状——话语权在谁手中,谁能带来利益,一些部门就全心全意为谁服务。本地居民使用的公厕问题多多,但有关部门不在乎,因为居民的声音对有关部门不能构成威胁。但不同地方、不同人员、不同时期而被使用的公厕差异就大了,事关“外人(往往涉及外界媒体和各级领导)”的评价,进而事关城市形象,甚至事关有关官员的乌纱,当然要区别对待了。

  对城市管理的评价,当地人说了不算,外人的话倒很有分量,正是这样的怪象,导致了有关部门的“方便之门”为外人而开。不信,你就倒过来试试,如果官员的乌纱在很大程度上由本地群众掂着,“方便之门”一定会为本地人而开。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09/08019697874s.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09/11519701770s.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09/01459693936s.shtml

  ————个人资料如下—————

  如蒙采用,请署笔名:管弦士。当然,如不方便,就请署真实姓名。

  邮编:530031 地址:广西南宁五一西路6号翠湖新城C16-1-302 李辉 收

  电话:013877155185 QQ:43747492 邮箱guangxilihui@vip.163.com

  职业:广西当代生活报时评部主编

作者: 李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