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校园贫富分层与起点公平感的失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1:07 信息时报

  中国青年报9日做了一期很有意味的特别报道:社会阶层分化对大学生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贫困生与富家子弟的人际交往、就业与爱情都带着浓厚的分层意识。

  大学应该能有一种超越世俗生活的价值高度引导社会,牵引社会潮流,消弭社会问题。也就是说,对于贫富分化这类社会问题,大学自身不仅应超越这种分化,还应以自身的力量消弭这种分化。可“社会分层决定校园分层”的校园贫富问题现象表明,大学不仅未能

引导社会,反而被社会“引导”了,成为一个俗气十足的“小社会”。是什么让大学失去了那种超越社会的价值高度,在贫富分层上落入社会的“俗套”?

  我想,问题首先出在社会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上,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造就了一个分裂的社会,这种分裂的感觉深深地嵌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心中,大学校园的围墙也挡不住这种总体性的社会感觉。

  问题然后出在学生对教育这个平台起点公平感的失落上。社会在每个时代都会存在贫富差距和贫富分层现象,为何以前校园未曾受到社会贫富分层的太多影响呢?很大程度上因为,那时候学生对教育有一种强烈的起点公平信仰,这种信仰体现在:无论自己多穷别人多富,可那只属于上代人,坐到同一个教室里也就站到同一起点上,穷学生能通过个人奋斗站到精英行列,富学生不努力的话也会落后——这种起点公平感让学生们对既有的贫富身份保持一种平静、淡漠和从容的心态,贫富问题不会凸显出来。

  可贫困代际转移的残酷现实打破了这种起点公平感,就业难找工作要凭关系,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上代人的资本,这使得许多贫困生即使经过高等教育也很难摆脱上代人的贫困;而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关系越多,子女就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收入——当感觉到大学平台上的起点根本不公平时,学生对贫富也就失去了理性态度。

  问题还出在大学教育上,大学失去了一种整合学生原初身份的权威。不管你进大学之前的身份是什么,在大学都面临着同样的标准:学习专业知识,修养道德品质,沉淀人文素养。在这些方面做得越好,也就越能得到赞赏,越能获得别人的尊敬——社会人得直接赤裸裸地面对着贫富差距这个既成现实,而大学能通过自身一套独立于社会的价值判断来整合贫富差距的原初社会身份,使贫富身份边缘化。可校园贫富分层的现实表明,大学正失去这种判断标准,“学习好就能获得尊敬”这个标准在大学已然日益边缘化,“学得好,不如有个富爸爸”、“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标准潜滋暗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