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香港漫画教父黄玉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4:33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图本报记者童雯霞

  漫画《龙虎门》36年长盛不衰,更被翻拍成电影,演绎“打不死的精神”

  金庸不懂武功,写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黄玉郎不懂武功,在漫画世界里行侠仗义,笔下人物个个身怀独门绝技。香港最长寿的格斗漫画《龙虎门》发展

了36年,时至今天共推出超过1400期,每期超过十万本。36年来,黄玉郎创作的漫画《龙虎门》影响了几代香港年轻人———我们在《少林足球》里可以看见“玉郎迷”周星驰恶搞的“大力金刚腿”,正在热映的电影《龙虎门》里,主角余文乐、谢霆锋也都是“玉郎迷”。

  近日,黄玉郎来参加“广州(国际)动漫节暨动漫网游嘉年华”。这个像是刚从自己的漫画中走下来的“大细路”(大孩子)表情着实“调皮”。他说:“漫画里的石黑龙是我最喜爱的人物,我把自己的性格特点给了他。”带着石黑龙桀骜不驯、天马行空的性格和一纸一笔,黄玉郎怎样独步他的漫画天下?

  

香港漫画教父黄玉郎

  黄玉郎档案

  黄玉郎,原名黄振隆,1950年农历二月初十出生。黄玉郎1950年生于广东省江门市,6岁到香港定居。从10岁起已于《中国学生周报》、《青年乐园》、《快报》等投稿获得刊登。1972年创立玉郎图书公司,1993年创立玉皇朝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创立漫画帝国网域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创立玉皇朝多媒体公司,现为玉皇朝集团创作总裁。

  香港近20年漫画业的快速兴起,与“黄玉郎”三个字密切相连。主要作品有:《小魔神》、《小傻仙》、《超人之子》、《醉拳》、《如来神掌》等,其中《龙虎门》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带动香港漫画市场起飞,风行30多年,缔造了香港长篇连载漫画的历史纪录。近年来作品有《天子传奇》系列、《义勇门》、《龙虎5世》系列、《001》、《大剑师》等作品。改编金庸作品《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带动香港漫画界一股改编武侠小说之潮流。1999年,创作《神兵玄奇》。

  漫画教父客串江湖奇侠

  一段戏被剪,“老小孩”念念不忘

  马小灵手捧拾得的佛珠,心急如焚地赶往奇侠藏身之塔。山势颇陡,逶迤而上。几百级石阶过去了,高达十二层的浮屠赫然在前。小灵容色间隐隐有惧色,但为了求奇侠出手搭救小虎黑龙,却又顾不得许多。走进一瞧,墙上写满的九阴真经、金钟罩等内功心法,画卷如旗,起伏有致。正出神间,忽听得身后一阵清风。小灵愁眉微展,心中暗喜:“是了。便是奇侠来了。”

  “我飞身过来,就这么‘噼啪’几下,然后单手一兜,在身处危险的小灵就要从塔上掉下的一刻,救下她。”

  这是电影《龙虎门》中被剪掉的一场戏。讲“古”之人方脸黑须,粗眉大眼,黑框眼镜,说话不徐不急,眉宇间似有排山倒海之气,比划时动作潇洒凌厉。许是因为姓氏之故,偏爱穿黄色上衣。此君乃香港玉皇朝之掌门人,江湖人称“漫画教父”的黄玉郎。

  作为漫画《龙虎门》之父的黄玉郎,在电影《龙虎门》中客串了武功深不可测的世外高人“奇侠”一角。

  在电影中,因为天气原因,这一段的拍摄效果不理想,导演不肯“收货”,玉郎笑言自己亦不愿再拍,虽对此段念念不忘,但毕竟这吊索高飞不如画画这么简单,一块橡皮即可重来。

  五起五落的人生经历

  13岁起便立志以创作漫画为终生志向

  在600万人口的香港,看漫画的人大约有100万,地铁里手捧漫画的成年人随处可见。这100万人中,没有人不知道黄玉郎。黄玉郎自13岁开始,已立志以创作漫画为终生志向。四十年来,先后创作了数十种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尤以风行三十多年《龙虎门》为著。

  创作《龙虎门》时,香港的经济正处于低谷。义胆侠情的黄玉郎希冀笔下人物激励香港人从《龙虎门》中获得力量。“我的漫画里每个英雄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他们永远不会放弃。被打下台也要重新爬起来,有种打不死的精神,这也是我的精神。”

  36年间,无数读者写信给黄玉郎,告诉他自己在心情不好、遭遇失业等重重挫折后,会想起《龙虎门》。谁曾想到,在创作《龙虎门》之前,黄玉郎也给自己的心灵写过这样的一封信。

  20岁前,黄玉郎经历了人生的五次起伏。13岁那年,他应征进《时代漫画日报》社做小工,兼当学徒画工,月薪140至200港元。但好景不长,不久便因漫画业萧条而失业。1964年,失业后的黄玉郎向父亲借了1000元做资本,开办了一家漫画社,出版《笑话世界》周刊。这是黄玉郎首次创业,他自己画画、编辑及印刷。没有出版社肯发行,他和哥哥踩着自行车,走遍大街小巷,将《笑话世界》送到售报点。但即使这样,发行也毫无起色,出版了5期后弹尽粮绝。

  一年后,自称“不安分”的他又跃跃欲试,和别人合资出版《娱乐漫画日报》,但这次销路依旧不好,入不敷出,3个月后就停刊。积蓄用尽,黄玉郎只好再去给别人打工挣生活费。“安分”了一年多,黄玉郎又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创办《新奇漫画日报》。1967年,黄玉郎三度创业半年之后,“五月风暴”席卷香港,香港消费力急速下滑,漫画书报步入冬天,创办了一年的《新奇》、《乐声》两份漫画日报先后宣告倒闭,黄玉郎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两年后,香港经济复苏,漫画市场在出现转机后,也遭遇日本漫画书的冲击。一度怀疑自己的黄玉郎还是放弃了转行的念头,决意与漫画较上劲了,创办新的漫画社———“钻石出版社”。但不多久,不善经营的他,又将股份及存书全数卖给出版社,从老板变成供稿的漫画师。

  从一名作手到自创品牌再到看着自己的公司“执笠”(倒闭)、从一名领薪水的画师到拥有20名徒弟的老板再到打工仔一名,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漫画宗师坦言,自己亦是“打不死的精神”的受益者。“正视失败,困难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肯打拼、有毅力、有勇气,就一定能解决。”

  

香港漫画教父黄玉郎

  读者催出“漫画流水线”

  自己把握漫画灵魂,其他人负责画肌肉衣裳

  对于一名漫画家,一个半月出一本书已经是最快的“香港速度”,但读者们还是天天去报摊询问,嚷嚷着要看新作。1971年,经过风风雨雨的黄玉郎将热爱绘画的青年召集起来,办起了流水线作画的漫画社。黄玉郎见招拆招,招收了20名作手(相当于助手),有的专门画肌肉,有的全职画衣服,一个星期就可以出一本30多页的新书。

  为迎合长大成人的老读者、吸引新生代读者,他把内容调整集中在功夫、打抱不平、正邪力量对抗等热点上,他将小开本改为16开本,将黑白漫画做成彩色效果,售价提高两倍,主动出击漫画盛行的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有人感叹,这一连串的险招也只有像石黑龙性格的黄玉郎才敢这么出啊。

  几年下来,他终于奠定了自己在漫画界的武林盟主地位。流水线工作是香港漫画的新速度,1980年他把漫画做成了产业,“那时候,漫画蛮赚钱的,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能上市?”鲜有人相信黄玉郎天马行空的想法,但6年后,全球第一家漫画公司上市:黄玉郎做到了。

  有人质疑这个东方“迪士尼”:如此作画,风格何以保存?黄玉郎颇为自信:“我的风格已经形成了,阳刚就是黄玉郎风格。”他一指自己的脑门:“故事都在这里呢。故事是漫画的灵魂和灵气,这都是由我把握的。”

  这位漫画家有一套独特的漫画理论:漫画对一个国度里的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影响可不能忽视,“在动画、漫画里成长起来的人,会更有理想、更有创造力”。

  ■链接

  黄玉郎谈内地漫画

  内地漫画缺“增高剂”

  黄玉郎曾有一比:“美国、日本的动漫产业很发达,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有1.8米这么高。而中国动漫现在才刚刚起步,还只是个1.3米的孩子,因此我们需要多一点时间来学习。”在他看来,内地的动漫作家水平不低,但独缺一支“增高剂”,流水线发展就是这支“增高剂”。“我想我是香港最早让漫画流水线工作的人,而这个模式已成为香港目前漫画产业的模式,中国内地漫画要发展,也要走这条路!”

  广州的动漫创作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黄玉郎认为离产业化还有不小的距离:漫画是作品,是艺术品,但也是“商业文化”,慢慢来可不行;量产化是国际趋势,香港走这条路用了三十年,广州起步晚,但如果找准这个方向,3至5年能实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