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日民众为何互不友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5:09 南方周末

  中日民众为何互不友好

  论坛前夕的民调显示,两国民众间的相互友好程度远低于1980年。与会人士认为,如此现象背后,媒体和民族主义的因素颇大

  ■天下观察

  □特约撰稿刘迪发自东京

  媒体的良心与自律

  “东京—北京论坛”主办方之一、日本言论NPO(NPO即非赢利机构的英文缩写)公布的调查显示,两国民众相互友好的程度远远低于1980年。调查还显示,两国80%-90%的国民是通过媒体了解对方国家。

  而在此次论坛的媒体主题分会场上,双方代表认为,媒体本应促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但目前媒体非但没有发挥这个作用,在很多时候,媒体反倒起到相反的作用。

  中方代表指出,在2004年的中日足球赛上,日方镜头仅仅传达闹事者的影像,而未表现中方管理人员对闹事者的制止。与会者强调,在涉及两国关系的报道中,媒体应有良心与自律。

  斗争的民族主义

  日本众议院议员、自民党前干事长加藤?一在发言中说,目前是他35年国会议员生涯中日本民族主义最为高涨的时期,他对此深表忧虑。他谈到,世界上有三种民族主义。第一种是斗争的民族主义,第二种是竞争的民族主义。第三种是理想的民族主义。目前日本流行的是第一种民族主义。有些作品煽动这种民族主义,比如小林善纪的漫画《傲慢主义》,销量高达四五百万册。

  关于历史问题,此次论坛有人提出,两国应建立管理历史观冲突问题的机制,如出现问题,政府要立即处理,避免情绪化。

  中方谈到,日本入常,中国并不是绝对反对,但是在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采取上述强硬态度的情况下,并不存在中国支持日本立场的适当气氛与条件。

  “勇气”和“想象力”

  关于如何促进两国民众的理解与交流,双方均有大量积极的建议,如提议共同制作表现对方人民生活、有助彼此理解的电视节目或书刊,在两国出版、发行。

  此次论坛上,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秀直提到“新亚洲主义”。尽管内涵不尽相同,中国驻日大使王毅也曾在今年几次谈到新亚洲主义。他提出的新亚洲主义是,中日应该合作为亚洲作出贡献。

  论坛组织者工藤泰志提出,推进中日关系,需要一种“勇气”,如果大家都拿出一点“勇气”,中日关系就会前进一大步。

  关于中日两国关系的未来,东京经济大学副教授、论坛的策划者周牧之则在8月4日论坛闭幕前强调,中日两国关系的探讨也需要想象力。

  (P117409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