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外引进版成少儿读物供应大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6:05 青年时讯

  只要是给孩子买书,不少家长都丝毫不吝惜自己的钱包。据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少儿部的人介绍,少儿图书市场近一段时间非常红火,少儿图书的销售量始终占据该书店图书销售的第二位,淡季每月的销售额在一二百万元,旺季销售额达三四百万元。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统计中,今年上半年在名列少儿图书销售排行榜前10位的图书中,有7本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版权的图书,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的《哈利·波特》系列图书更是独占鳌头,在销售榜前10位的图书中占据了6位。

  一家少儿社的负责人表示,不见得国外所有的科普图书都适合中国读者,其中也有一个本土化的问题。出版社在选择引进的时候,第一要选择比较符合小孩心理喜好的题材,第二,对12岁以下儿童的科普书主要偏向于浪漫科学的角度,不为研究,主要是培养孩子对科研探索的热情与喜爱,所以浪漫科学是目前引进图书中的一个重点,就是科学道理要严谨,但在制作上应给予读者想象,这才会提高孩子对科学的热情。

  "拿来"冲击原创市场

  最近几年,我国少儿读物版权贸易占全行业版权贸易总额的20%左右,是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中增长速度最快、也是最为活跃的部分。大量外版图书的引进,丰富了我国少儿读者的阅读,开阔了中国出版业的思路,但盲目的“拿来”,也冲击了原创市场。在去年秋季上海召开的全国少儿图书订货会上,引进版图书雄霸天下就已露出端倪:除“淘气包马小跳”等极个别原创品牌图书外,基本上是引进版的天下,如浙江少儿社的“冒险小虎队”、接力出版社的“鸡皮疙瘩系列”、北京少儿社的“哈尔·罗杰历险记”等都是在各地屡屡上榜的畅销书,都是“洋为中用”。相比较而言,国内儿童书的原创显得较为薄弱,而优秀的原创单本儿童书就更是匮乏。

  有行家预测,动漫书将成为少儿图书市场的一个新的热点,而日韩动漫则处于强势地位,欧美和港台地区的动漫也有不少亮点。相对而言,内地动漫书比较弱势,除了少儿社的“三毛”,四川少儿的“父与子”尚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外,其他的较难形成大规模的市场效应。

  多年教语文课的洪老师说:“我建议孩子多读一些名著原著。这类书初次涉及可能比较深奥,但是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阅读爱好很重要。而对于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引导性著作’我不提倡,这些书的名字很吸引人,常常冠以‘必读’、‘要读’字样,但却大同小异、内容没有新意,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商业运作中的炒作。”

  “历险”、“搞笑”成少儿图书主角

  北京市新华书店有关营销负责人表示,现在少儿图书市场上最火爆的题材就是“历险”和“搞笑”;只要有类似内容,相关书籍就会大卖。有例为证:几天前,以出版众多畅销少儿书籍闻名的接力出版社来到武汉,推介其最新引进的《超级惊险》和《闹腾学校》系列少儿图书。而这两个系列的图书均是引进版,出自美国超级童书作家斯坦之手,《超级惊险》系列紧张、刺激;《闹腾学校》系列则幽默、诙谐。

  一位出版界的资深人士认为,当今中国童话图书市场,像样的原创童话作品少之又少,《哪吒传奇》算是一部,但它也难抵《哈里·波特》等外国作品的巨大影响。中国本土原创童话已处于断档的局面。“历险”和“搞笑”在中国少儿图书市场上走红,绝不是偶然的。阅读相关题材的图书,是一种有助于孩子们解压减负、宣泄沉重与不满的心理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因课业任务而产生的疲惫、因学习竞争而产生的压力都会得到缓解,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天性也将得到了释放。

  《中国图书商报》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在名列少儿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十位的图书中,有6本都与“历险”或“搞笑”题材有关。有家长认为,这些位居排行榜前列的图书主要胜在营销策略。学生家长赵文武说:“那些所谓的搞笑图书,其中往往配有大量卡通漫画,还会随书赠送各种小纪念品;至于历险书籍就更绝了,居然还会配套赠送Flash小游戏等。为了这些花哨的‘副产品’,我的儿子买了不少这样的书。”

  作者队伍后继乏人

  据了解,由于少儿书巨大的消费市场,目前全国560多家出版社中,90%都在出少儿书,这就使少儿图书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何在同质化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出版社在图书的结构、品牌的打造以及营销的多样化方面还是应该花费一番心思的。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编审颜小鹂曾在去年成功引进了美国最具影响力和最畅销的少儿科普丛书——少儿读物“神奇校车”,她认为,目前国内的科普书作者大部分不具备深入浅出的能力,或者没有深度,或者无法浅出,而只是对知识进行一些片面的解说,这样往往会给小读者带来枯燥的感觉。他们也曾经试图模仿引进丛书的形式打造一套原创的中国版“神奇校车”,但请了很多作者尝试之后,感觉都很不满意,改写后的内容往往又回到了灌输和教育的老路上,因此颜小鹂也感觉到,仅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国内的科普出版资源就远远没有到位。

  现任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王一方介绍说,当年少儿社推出《十万个为什么》应该说是在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成功,当时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与传统的科普理论高度契合,因此动员了一大批科学家参与到这套丛书的编写中去。现在的科学家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学院制培养的,而这种专才教育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大部分人在大学时代人文板块的断裂,因此缺乏科学与文学这两支笔写作的能力。

  王一方认为,除了缺乏作者外,少儿科普出版仍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首先,国内没有形成科普作品的创作传统,严格意义上说,《十万个为什么》都是简单地改编作品,是根据一些科学道理来讲故事,与国外的一些图书相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普及的原创作品。其次,国内对科普作品的写作理念也不够明确,是灌输教育还是平等科普,多种理念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此外,科普图书市场的狭窄、出版的功利化以及评价体制的不健全等也都阻碍着科普作品的原创发展。

  即使对于很成熟的科普作家来说,一部好的科普作品也需要相对的创作周期,雪上加霜的是,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科普作者在面临出版社要求的写作进度与市场份额的双重压力下,导致了少儿科普作者队伍的迅速枯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