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寻访“红色交通线”旧址费周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6:20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作为红色交通线上重要的一环,汕头交通站在老市区当年有二处:一处是镇邦街7号“中法西药房分号”,另一处是海平路98号“华富电料行”。史学界学者告诉记者,“中法西药房分号”因当年因顾顺章叛变很快关闭,现在也因故未能确认它的具体所在。而海平路98号的确认经过背后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在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研究员秦梓高的带领下到老市区海平路,听他讲有关确认汕头交通站原址的经过,以及发生在红色交通线汕头站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赴沪冒雨夜访汕头交通站开创人1981年,秦梓高是汕头党校教研室副主任,当时市委党史办刚成立,秦梓高就调到党史办工作。第二年党史办启动“红色交通线”专题研究,秦梓高说,他虽然教过党史,但当年刚到党史办,对地方党史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当时,省党史办成立时间比各地级市都要早,省里曾找到一些交通员了解情况,但由于当年的地下交通工作彼此间都十分绝密,只按通知办事,许多交通员对当年的许多情况都不甚清楚。健在的闽西交通站主任李沛群当年曾接应邓颖超经汕头到苏区,虽然来过汕头接头,但只想起汕头交通站设在“棉安街”附近,具体地点想不起了。秦梓高说,究竟“红色交通线”汕头交通站的确切地点在哪里,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迫切想弄明白的“谜”,如果连地点都没办法找出来,“红色交通线”的研究就会大为失色,所以找汕头交通站原址就成了秦梓高的一个心愿。

  事有凑巧,1982年11月秦梓高出差上海,当地出版的一份有关党史资料小刊物登载的一篇文章引起了秦梓高的注意。这篇文章是一位叫熊志华的老同志写的。熊志华原是上海地下交通员,曾于1932年携带电器通过红色交通线经汕头送往苏区。秦梓高马上找到上海党史办,但得知熊志华已去世。秦梓高找到熊志华的儿子,但大部分回忆录资料已在文革中失落,秦梓高非常失望。但熊志华的儿子回忆起父亲生前曾谈起有一位叫顾玉良的同事当年曾一起到汕头创建交通站。顾玉良正是汕头交通站的创办人之一,秦梓高一阵激动,虽然时间已是傍晚,第二天一早回汕的车票也已买好,但秦梓高还是同一起到上海出差的汕头档案馆的黄明和同志,趁着夜色冒着大雨坐三轮车直奔顾玉良的住处。80高龄的创办人重返故地确认交通站78岁的顾玉良离休前任上海纪检部门领导,长期担任党内交通员,曾任中央内交科长,当年在“华富电料行”以会计为掩护,负责内部事务。生病在家的顾玉良见到两位被淋得浑身湿透的客人来访,忙煮姜水让客人喝下。听说来意,顾玉良讲述了到汕头建站的经过,但因身体不好,一时不方便到汕头指认。回汕后,汕头党史办的领导认为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希望能请到顾玉良来汕现场确认。1984年,顾玉良到广州,随后应邀来到汕头。已80岁高龄的顾玉良老人回到阔别多年的汕头老市区,心情十分激动,他在海平路流连忘返,并确认了当年曾战斗和生活了半年多时间的海平路98号———“红色交通线”上汕头站所在地,也即当年作为掩护的“华富电料行”故址。记者在海平路看到,如今的海平路经风雨沧桑依然完好,98号处于三太市后街和永兴街之间海平路一段,是老街骑楼下众多不起眼的铺面中的一间,如今仍是一间普通的商铺,女铺主说是租来的,听说是当年革命旧址,显得十分高兴。秦梓高告诉记者,别看它不起眼,周恩来当年转移到苏区也曾经来过这里,还听这里的交通员汇报工作呢。

  发生在汕头站惊心动魄的一幕

  秦梓高告诉记者,当年他到上海时,还在原地下交通员熊志华遗存在儿子手中的残缺回忆录中了解到发生在“红色交通线”汕头站的惊险一幕。1932年7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形势非常险恶。这时党中央和苏区的联系,苏区对红军各部的联系,对无线电通讯器材的需要更显得十分迫切。在敌人严密封锁下,上海党组织千方百计搞到一些通讯设备,但在运送过程往往由于敌人关卡的搜查,未能送达目的地。中央交通局下决心派专人携带前往苏区。当时,在中央秘书处外交科工作的熊志华,曾接受运带电台配件的特殊任务。这年冬天,熊从上海把电讯器件装在饼干罐里,以客商打扮带到汕头,住进至平路的南京旅馆,并从街上买了一个当地的土特产竹枕头备用,等候与党组织派来接应的老陈同志见面。当晚,汕头突然戒严,据说要抓外地来的共产党。熊觉得电讯零件放在饼干罐经不起敌人的仔细搜查,便迅速地取了出来,放进刚买来的竹枕头内。枕头就放在床铺上,外来人还以为是旅馆给客人睡觉用的。果然晚上8时和10时,警察和宪兵都先后来搜查。把熊带来的东西翻得乱七八糟,唯独对这个平常的枕头漫不经心,扑空而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搜查,究竟是什么缘故?熊本想连夜到汕头交通站去打听一下情况,或把电讯零件秘密转移出去,这个想法立即被自己否定,万一自己已被敌人怀疑,可能带来更大麻烦。正思虑之际,旅馆伙计小王敲门进来,主动提议将熊的行李、物品交由他寄存到栈房去,并声明那里是不搜查的。小王这一开口,熊认为是转移电讯零件的好机会,果断地把竹枕头及一些行李交给小王。夜12时,一伙自称市政府人员的特务又来敲门,一连串的盘问和搜查,连衣服的衣领及夹层都割开来查,把罐头也凿开,再用筷子往里面搅,但仍一无所获。天一亮,熊就取出行装,离开旅馆。终于闯过险关,把电讯器件带到闽西苏区,使苏区电台零件得到更换,使通讯联络畅通。本报记者邵建生摄影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