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萝卜青菜,各取所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6:24 新民晚报

  ◆虞云国

  “易中天热”这种现象表明,民众对于历史知识,有着出乎意料的消费热情。买卖做红火了,难免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听说,有圈子里的专业人士说三道四,理由无非是不专业。言外之意,要真正学历史,还得看他们的“高头讲章”。

  这里,似乎涉及历史学的社会功能问题。在学院派看来,直接阅读或利用他们著述的高文典册,就是体现了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对此,我也并不否认。但能够这样做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对广大民众而言,他们既不可能直接掌握纯学术化的史学成果,甚至也很难要求他们去阅读枯燥乏味、令人生厌的历史教科书。因此,史学实现其社会功能的最基本途径,就是以通俗化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包括前沿成果在内的历史知识。在这方面,易中天把当下学院派“名宿”不屑做或不会做的事儿做得不坏,而圈内专家却以为那不是历史,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未免有不许别人动奶酪的小家子气。

  实际上,中国老百姓获得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的渠道,本来就是多元的。我理解的这种多元,就是让历史知识的消费者有自由挑选的余地和品种。萝卜青菜,各取所爱。你可以在学术著作与通俗读物之间,掂斤拨两,你也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品位的通俗读物之间,挑肥捡瘦。

  就说有关三国的通俗读物吧,除去易中天的《品三国》,据我所知,选择的余地就很大。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写过《三国史话》,那可是大家名作(可惜未见重印的单行本)。黎东方《细说三国》收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细说中国历史丛书”里。60多年前,他评三国的红火程度,绝对不亚于如今的易教授。令人欣喜的是,文汇出版社最近再版了教育家林汉达的“通俗历史经典”,其中也有《三国故事》,与他的《东周列国故事》、《前后汉故事》编在一起,这让我想起40年前在老屋前丝瓜架下,一口气读完林先生几本小册子的那个暑假。如果让我给下一代买关于三国的通俗读物,就会选林汉达的。因为通俗读物中也是有经典的。至于你更喜欢易中天的,那也悉听尊便。而我自己,现在更爱读历史学家方诗铭的《三国人物散论》,那更有学术味。

  文化消费上有多元选择,多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