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恨这个世界”呼唤新的“贫富伦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7:05 南方网
  红网 邓清波

  前不久,北大未名BBS匿名版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帖子:“我没有钱,我只有花样的年龄,未加修饰的容貌。我每天穿着朴素的衣服,站在花枝招展的她们中间。我每周都要坐4个小时的公交车,去给那个高傲的小女孩做家教。她有钱,可连水都不想给我喝。我的家庭很穷。我的妈妈每天割猪草,双手满是老茧。我的父亲,风烛残年,可还要在建筑工地打工,为了我可怜的学费。我不期待爱情,我没有衣服,我没有化妆品,我的电脑也是二手的。我恨这个世界……”(8月9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个存在着逻辑断裂的帖子,其逻辑断裂之处在于,由它前部分对贫困状态的描述,并不能得出后面这句“我恨这个世界”的必然性。换言之,暂时地身处贫困并不是一个人对世界充满恨的充分必要理由。

  既然贫富差距的存在是一种暂时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那么,就需要一种能够为这种现象作出解释、对这种现象作出因应的“贫富伦理”。改革开放以后,贫富差距出现,而且有日渐拉大之势,而新的“贫富伦理”又未能立即建立起来,这就导致贫与富两大人群在心态上和行为准则上的失范、失序,社会上既屡见不鲜某些富裕人群的飞扬跋扈、胡作非为、为富不仁,也司空见惯某些贫困人群的“妒富”、“仇富”,这成为威胁当前社会和谐的重要原因。本质上,这名发帖大学生的“我恨这个世界”,也不过是一种“妒富”、“仇富”的心态而已。

  所以,重建新的“贫富伦理”,是当务之急。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需要完全在空白的基础上重建,重建的必然而有效途径之一,是可以重新向中国人传统的“贫富伦理”中寻找支持。例如,中国人传统的“贫富伦理”,主要来源于孔子的“富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而最简约的概括则出自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是富人群体应该遵循的基本伦理准则,那就是不能因为富贵而丧失良知,不能为富不仁,而必须乐善好施,既富且仁,愈富愈仁等等;贫贱不能移,则是贫困群体应该恪守的基本伦理准则,那就是不能因为贫困就道德沦丧、目无法纪、危害国家和他人,而应该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等等。这样,贫与富就各得其所,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按照自己应该有的原则行事,相安有序。

  并不是说这种传统的“贫富伦理”就是最好的,就能完全适应当今崇尚民主和法治的时代,但是,这种构建完备的“贫富伦理”体系、让贫和富各得其所的做法,则显然可给当前构建新的“贫富伦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当前正在进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和谐社会,也必然要伴随着新的“贫富伦理”的构建。

  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因此更应该是新的“贫富伦理”的探索者、构建者、践行者,而不是反过来因为自己的富裕就奢侈无度、歧视他人,或者因为自己的贫穷就妒富仇富,无端地“恨”这个世界。大学校园里就存在着贫富阶层,大学生走上社会之后,要面临更大的贫富差距。既然现在人们还无法彻底消除贫富差距,能做的就是适当缩小贫富差距,不让贫富差距拉得过大成为分裂社会的鸿沟,破坏社会和谐。而这正是需要用新的“贫富伦理”来努力,需要大学生们用自己的贡献来出力的地方。(编辑:张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