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樟树农村新事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1:33 大江网-江西日报

  蜿蜒流淌的赣江,就像一曲悠远的歌,吟唱着“药都”樟树的沧桑变迁。如今,在这片孕育了灿烂文化和淳朴民风的土地上,现代文明新风拂遍村村组组,吹进家家户户,农民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祠堂变学堂

  走进洋湖乡小溪村村中心,抬眼可见一座写有“徐氏宗祠”四个大字的古旧院落。推开镌有“尊老爱幼”字样的大门,“小溪村村民活动中心”的牌子映入眼帘。大堂中间整齐摆放着20多张桌椅和乒乓球桌等文化活动设施。村民们在这里读书看报,运动健身,好不热闹。

  “徐氏宗祠”曾是小溪村村民祭祖的地方。2002年,村里几位老人发现有些村民农闲时没有去处,染上了赌博等不良习气,于是有了改造祠堂的想法。他们用向村民们募集到的2万多元,将祠堂翻新,购置了桌椅、乒乓球桌等,并在祠堂旁的空地上建了个篮球场。从此,全村人闲暇时便在这里集会、唱歌、打球、看戏、聊天、读报、议事等。祠堂变成村里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不仅解决了村民们农闲时的去处,而且还使农民在这里学到了科技致富的本领。42岁的村民徐玉军在活动中心读报、看科教电影后萌生了养鱼的想法,从开始试养几亩,到目前承包50亩精养鱼塘,成了村里首屈一指的养殖大户。

  解愁“午茶会”

  一杯淡茶、几碟小吃,在厅堂或是院落,几个农家妇女围坐在一张方桌旁边吃边聊。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桩桩件件摆在台面上互相劝说。这种以茶解怨的“午茶会”,是阁山镇洗沙埠村农妇们每周二下午的必修课。

  “午茶会”是洗沙埠村妇女10年前自发组织的。妇女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各自的烦心事,大家一起想办法,拿主意,化解矛盾,澄清误会。村民杨晓英曾经因为家庭琐事和婆婆拌过几句嘴,事后想向婆婆道歉又抹不开面子。姐妹们把她的婆婆请到“午茶会”,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导,让老人家听得连连点头,婆媳俩又和好如初了。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宋包古介绍,近两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妇女们不再局限于关注家庭琐事、邻里长短,村里的大小事情也成了她们“参谋”的重点。仅今年上半年,她们就向村委会提供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建议30多条,其中有20多条被村委会采纳。

  “扁担剧团”唱新曲

  盛夏,每当夜幕降临,观上镇夫田村禾场上就热闹起来,村民们聚集在这里,一边纳凉,一边观看“扁担剧团”演员们表演的各种节目。

  夫田村的“扁担剧团”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剧团成员都是本村农民。多年以来,他们巡回乡间,面向农民,服装道具一肩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节目,因而被农民们亲切而又形象地称为“扁担剧团”。

  “扁担剧团”通过演身边的人,唱身边的事,对农民群众寓教于乐。夫田村村民付金梅第一胎生了个女孩,64岁的婆婆想抱个孙子,一直催着她生第二胎。该剧团根据这一素材新编了“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剧目在村里演出。付金梅的婆婆看了后改变了想法,主动要求她到镇里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扁担剧团”演的戏“土味”浓,村民们喜闻乐见。逢年过节,村里办喜事,村民们都要请该剧团去演出。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布夫田村的各个村落,还遍布周边近百个村庄。仅今年1至6月,该剧团演出场次就达30余场,观众达到1万多人次。

  程永康 本报记者江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