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市构建商务发展新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4:16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今年4月,根据我市发展实际,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撤销原市贸粮局、市外经局、市经合局和市物资协会4部门,组建成都市商务局。由此,该局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承担起了我市利用内外资、国内外贸易和对内、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重大发展任务,即在寻找一、二、三产业增量的同时,培育现

代服务业存量。

  然而,从招商引资到市场规划、从外派劳务到“三绿”工程,从商品出口到生猪屠宰,这些看似格格不入的内容究竟怎样才能融合到一块儿,这个新成立的政府部门在度过了最初的磨合期之后,是否能如组建之初该局局长、党组书记石磊所说的那样实现1+1+1+1>4的结果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番采访。

  当2003年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宣布投资3.75亿美元在我市高新区兴建芯片封装测试厂时,许多人还不清楚这个项目背后的重要意义,但随着中芯国际、友尼森、芯源科技等一个又一个全球巨头企业近年相继来蓉落户,当越来越多的人才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当成都的国际知名度越叫越响时,人们逐渐开始了解了招商引资在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一个以“产业”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新思路也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队伍中逐渐形成并日益清晰和凸显。

  “要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增强实力是十分重要的抓手”,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构建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这既是市商务局成立的原因,也是努力的方向,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促进商贸流通、对外经贸全面发展的商务工作新机制”。

  招商引资 新格局的“领头羊”

  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增强全市产业支撑,在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后,我市提出了以加大重大产业化项目统筹协调力度和发挥专业招商队伍作用为抓手,以提高招商项目产业关联度和招商引资针对性为着力点,突出工业招商,坚持招大引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引导各种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汇集,推动产业集中集约发展的一整套方略。

  招什么?

  让“重点产业”说话

  现在成都的招商引资究竟要招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要围绕重点产业来做文章。以工业主导产业为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冶金建材和石油化工等我市六大主导产业,加快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软件、光电显示、光伏产业链、汽车零部件、航空零部件和核电设备制造等项目及企业的引进。

  以特色优势农业资源及生猪、家禽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围绕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力争在引进农业精深加工及规模种植项目方面有新突破。

  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围绕旅游、会展、物流、文化、中介服务等行业,积极引进金融、咨询、国际知名旅行社、外资酒店等项目及企业。

  怎样招?

  专业方式做专业的事

  首先就是要强化专业招商。发挥各种专业队伍作用,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继续开展小分队敲门招商、以商招商和市县联动招商。抓住“中国欧盟投资合作洽谈会”在成都召开的机遇,扩大与潜在投资者的联系和信息网络,及时捕捉项目信息。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商务部开展“万商西进”工程机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强化与沿海、东部及中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展示成都新形象,促进重大招商项目。

  同时,实施有针对性的重点地区招商。其中,针对机械、电子信息、医药、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加强对欧美、日、韩等国及北京、江苏、深圳等地招商;针对农业产业化、现代中药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加强对东盟国家及东北地区招商,推进与泰国正大集团的合作,组织好“哈洽会”招商活动;针对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加强对欧美、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招商。针对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大对海外及国内重点区域招商,着力引进汽车配套零部件企业。

  进一步提高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水平,坚持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制度,创新座谈会组织方式,全面推广和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网上联合年检,加大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服务的长效机制,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办理快速反应机制,促进现有外商投资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增资扩股。发挥已投资企业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来蓉投资办厂,形成产业、产品聚集效应。

  现代流通 新格局的“主力军”

  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才能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而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革、构建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

  统筹城乡服务农村

  “推进城乡一体,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商务部门可以而且应该大有可为”,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地说到,首先是在消费环节,要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工程”。把成都市“村村建放心商店”工作与商务部组织实施的“万村千乡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启动“双百工程”试点。认真作好试点企业的筛选、申报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制定配套政策。开展“农改超”和“农加超”的试点工作,促进农产品流通,规范农贸市场秩序,对城区农贸市场进行提档升级。

  “在流通环节,积极引导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向农村市场延伸”,该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以最快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推向市场,同时,将农民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尽快送到农民手中,真正解决“买难卖难”问题,使农民享受到工业化和流通现代化带来的好处。此外,围绕加快产业发展,积极发挥流通业对工业生产的支持作用,研究推动地方产品销售的相关问题和措施,引导具备条件的大中型流通企业设立地方产品专柜或专区,促进地方产品销售。

  在城市,要加快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切实抓好新鸿社区和万科社区的商业示范社区工作。

  丰富市场叫响川菜

  我市将下大力气发展餐饮业,做好“成都名小吃”品牌商标注册、推广工作,加快成都名小吃产业化步伐,力争在“成都名小吃”推广扩张上有实质性突破。继续支持知名餐饮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一品天下”美食旅游特色街区的建设。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研究制定老字号发展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川菜产业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国际化,重点推进“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建立推进机制,年内力争实现新引进企业10家以上;支持川菜厨师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围绕汽车、住房、旅游等消费热点,推广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组织企业参加在外省市举办的各类商品交易会,欢迎外地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进入成都,丰富市场,促进消费。

  畅通渠道确保供应

  建立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和商务信息管理系统,健全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体系。以重要商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为重点,建立完善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及区县分中心监测网络。建立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和特种行业等直接监测系统以及社会信息搜索、专项调查、专家评估等3个间接监测系统。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异常波动的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政府应急调控机制。

  规范市场加强监管

  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营造良好的流通环境。建立食品市场安全体系,积极推动食品放心工程。强化流通领域的执法职能,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行为,整顿压缩生猪屠宰厂(场),全面提升我市生猪屠宰的标准化、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再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培育专业回收物流企业,建设现代化的分拣加工中心。规范美容美发行业经营,强化拍卖、典当等特殊行业的规范管理,实施酒类流通备案制度和溯源制度。

  对外经贸 新格局的“助力器”

  关键词: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加强发展规划,统筹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建设,扩大医药产品出口。组织开展软件外包推介活动,加大软件出口促进力度。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推进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的出口,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在我市外贸出口中的比重。

  加大引进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的力度,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在全市出口中的比重。加大引进沿海加工贸易企业的力度,扩大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抓好重点出口企业和潜力企业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出台扶持政策,打造出口品牌。切实用好外经贸专项促进资金,突出对重点出口企业的扶持和对重点区(市)县在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品牌出口产品方面的扶持。

  关键词:拓展境外就业渠道

  加快外派劳务基地建设,打造外派劳务品牌,拓展境外就业渠道。完善培训、储备机制,提高外派劳务的专项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海外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力争全年培训和储备境外就业人员5000人次。支持优势民营企业、合法职介机构申报经营权。抓住对中国台湾远洋渔工业务、韩国雇用制实施等市场机遇,培植外派劳务新增长点。

  苦练内功 提高服务水平

  目标明确了,措施制定了,要构筑我市商务发展新格局,打造一支过硬的、具有执行力的队伍尤为重要。笔者看到,着力抓好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也被写入了市商务局的重点工作计划之中。

  以创学习型机关、做学习型干部为目标,加强机关干部业务学习和培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从事商务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商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把握形势、具备创新思维的商务研究型人才、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商务领导型人才、熟悉内外贸、法律和外语知识的商务复合型人才、精通专业技术的商务实用型人才。

  进一步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完善商务工作机制,提高商务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商务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提高服务和指导水平。

  采写 尹婷婷 谢明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