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英美宿敌变为招安典范 卡扎菲弃核内幕浮出水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5:58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2003年初,利比亚还被英美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流氓国家”,备受制裁与孤立。同年12月,利比亚正式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此后与西方国家关系渐暖。不到一年时间内,缘何发生如此剧变?日前,这段讳莫如深的过往首获披露。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戈登·科雷拉7月31日出版新书《购买核弹》,讲述了他通过采访了解到的事实真相。

  求和

  

  [2003年3月中旬,伊战即将爆发]

  卡扎菲向英美表达谈判意愿

   2003年3月中旬,伊拉克战争箭在弦上。英国军情六处接到一个电话,其效果就像即将炸响在巴格达的炮弹。

  来电者是巴勒斯坦“中间人”,他要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传递一个信号:愿意将该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放到谈判桌上;卡扎菲之子赛义夫要求会面。

  军情六处立即派出两名官员,在伦敦一家酒店内与赛义夫会面。赛义夫告诉英国人,卡扎菲希望与英美合作打造中东改革新计划。一名英国官员追问,利比亚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事怎么办?赛义夫回答说,卡扎菲已经准备处理这一问题。

  听到这一答复,两名军情六处官员直接从酒店打电话给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外交顾问曼宁,征求应对意见。10分钟后,曼宁回电表态,英国政府对利比亚表露的意愿持怀疑态度,但兴趣不浅。

  两名官员随后告诉赛义夫,他带来的消息的确令人振奋,但还是有必要由他的父亲亲口证实。3天后,一架飞机载着两名军情六处官员飞往利比亚。

  卡扎菲不想成为第二个萨达姆

  利比亚之所以发出“求和”信号,是想寻求脱离西方孤立政策和制裁手段所带来的窘境。在争取与英美谈判的同时,仍心存疑虑的卡扎菲选择把另一半赌注下在有巴基斯坦“核弹之父”之称的科学家卡迪尔·汗身上,准备斥资1.4亿美元全盘购进对方的核武器制造技术。当英美情报机构把视线锁定在卡迪尔·汗的网络上时,利比亚的核计划也逐渐浮出水面。

  眼看着伊拉克、伊朗等国家先后因此成为标靶,利比亚开始思忖,打算斥巨资引进的究竟是安全保障还是更大风险。用利比亚驻英国大使祖艾的话说,“我们当时意识到,获得这些武器可能比没有这些武器面临更大危险。”

  试探

   [2003年3月——2003年9月]

  卡扎菲对布莱尔的保证怀有疑虑

  第一次会面,卡扎菲向两名军情六处官员传递了干脆的信号:没错,利比亚准备弃核。英国情报官员告知,合作的前提是利比亚必须把“底”全交出来。

  接下来的几个月被断断续续的谈判填满。在英美看来,利比亚一直在刺探对方究竟掌握多少情况,不肯和盘托出,只承认一些并非至关重要的核计划内容。当年9月,一名已经退休的英国重要人物受命出山,带着布莱尔一封亲笔信会见卡扎菲,布莱尔保证,只要利比亚足够“配合”,就能重新回归国际社会。

  尽管如此,利比亚仍拒绝英美彻查其核设施,担心核计划事件败露可能招致国际社会谴责,到时岂非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谈判陷入僵局。

   被动

   [2003年10月4日]

  美英截获发往利比亚的核原料

  英国军情六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人员在调查卡迪尔·汗时获悉,利比亚核计划所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发往利比亚。当他们赶到既定码头时,运送关键证据的货船已经起航。经过近乎疯狂的紧急寻找,这艘货船在通过苏伊士运河时被锁定。英美情报机构决定秘密搜查。

  2003年10月4日凌晨,调查人员从船上200个集装箱中找到装有证据的5个集装箱。在没收相关货物后,他们允许货船继续向既定目的地进发。

  数小时后,英国军情六处一名高级官员联系到利比亚海外情报机构负责人库沙,要求紧急会面。一见面,英国官员就质问说,为什么在承诺取消核计划的同时还在继续购置核原料?不出意料,利比亚人果然大为震惊。

  两个星期后,军情六处和中情局的情报官员获准进入利比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的心脏地带。

   交底

   [2003年12月11日]

  利比亚承认企图制造核武器

  10月19日,中情局一架飞机飞往利比亚。飞机上除了参与谈判的英美情报人员之外,还有核武器、导弹及生化武器专家。

  利比亚官员在导弹、生化武器方面比较配合,但仍拒绝承认利比亚存在核弹研制计划。10天后,核查小组几乎算是无功而返。不过,英美政府高层似乎并没有太过失望。

  11月,军情六处和中情局负责谈判的高官邀请库沙秘密访英。在此次会晤中,英美谈判代表出示了关于利比亚发展核武器的有力证据,包括一名利比亚参与核计划的官员与卡迪尔·汗谈话内容的录音。面对证据,利比亚同意再接受一次核查。

  核查小组于2003年12月1日重返利比亚。这一次,利比亚一方态度明显转变,带着核查人员进入利比亚境内多处秘密设施——其中多数此前并不为所知。

  12月11日是核查小组此行最后一天。下午3时左右,利比亚官员终于承认他们核计划的最终目标为制造核武器。次日一早,在核查小组登机前,利比亚官员交出一捆资料,包括六七个信封,大约30厘米厚。信封中是利比亚从卡迪尔·汗处购得核武器研制方案的最有力证据。

  弃核

   [2003年12月19日,萨达姆被捕后第6天]

  卡扎菲公开宣布放弃核计划

  在此后4天内,英美谈判代表紧急磋商与利比亚协议的最终定案。期间,萨达姆于12月13日在家乡提克里特被美军抓获。

  英美和利比亚代表12月16日正式坐到谈判桌前。谈判从上午11时进行到傍晚6时。利比亚一方由谁来宣布?英美随后如何表态?几乎每个环节都争执不下。根据谈判代表无奈之下的建议,布莱尔和卡扎菲于12月18日首次通话,方才得出最终定案。19日晚9时,利比亚外长沙勒加姆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弃核消息。卡扎菲随后通过利比亚通讯社发表声明证实,利比亚正式公开并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接受武器核查。不到半小时后,布莱尔赶在英国晚间新闻前向卡扎菲的决定表示欢迎。

  数天后,一名信使从利比亚赶到伦敦,给布莱尔和负责谈判的军情六处官员捎来椰枣和卡扎菲就顺利解决这一事件表示满意的口信。

  (新华社供楚天都市报特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